中金、中信、廣發3家投行負責人,就「特專科技企業」香港上市分享看法

來源 | 上海證券報

作者 | 唐燕飛

陳永興 於楊 林曉東 張大偉 製圖


港股市場新一輪改革舉措漸次落地。特別是港交所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吸引符合資格的科技企業申請赴港上市,成為這一輪港股市場改革的「重頭戲」。


作為香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內資券商立足香港、背靠內地、輻射全球,走出一條國際化發展道路。港股市場新一輪改革中,內資券商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又有怎樣的特色優勢?如何在服務特專科技企業的同時又抓住改革機遇?


近日,上海證券報邀請中金香港投資銀行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陳永興(Barry Chan Wing Hing)中信證券全球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委員中信里昂證券投行負責人於楊(Yu, Yang)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林曉東(Charles Lin Xiaodong),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港股或成科技企業境外上市首選

上海證券報:

今年3月,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新增設第18C章,為特專科技公司開闢上市通道。港交所新推出的特專科技板塊與上交所科創板,兩者有哪些不同?


陳永興(中金香港投資銀行部主管、董事總經理)

港交所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將有助於尚未實現商業化或處於商業化初期的新一代創新領域公司參與資本市場。新的制度安排對處於初創期或成長期的「硬科技」公司,特別是早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從事先進技術的研發、尚未產生足夠收入以達到主板上市規則要求,但又希望參與資本市場、觸達境內外投資者的企業,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與A股科創板類似,港交所支持「硬科技」企業融資和發展,但有三方面差異。

一是在行業屬性對比上,18C章涉及的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科創板「硬科技」賽道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及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領域。18C章主要從研發時間與支出金額佔比兩個角度,對企業的科創屬性進行評價。

二是18C章更關注企業預期市值,對於未商業化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估值要求(未商業化公司上市時須達到100億港元市值門檻)。

三是香港資本市場匯聚了大量的國際投資者,有國際化發展需求的特專科技企業,根據18C章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可以促進企業國際化戰略實施。


於楊(中信證券全球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委員、中信里昂證券投行負責人)

目前,已有一些內地的科技公司來找我們諮詢,希望通過18C章在港交所上市,但數量不算很多。

港交所特專科技板塊與上交所科創板有以下兩點差異:

首先,18C章主要包括五大行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可能包含了部分元宇宙企業,相關企業將會考慮港股市場已上市企業的估值、上市後連接國際市場的能力、上市後的流動性等,從而選擇是否在港交所上市。

其次,18C章關注研發投資金額佔比,對申報主體上市前三個會計年度每年研發投資金額佔總營運開支的百分比,提出了最低要求。科創板規定除企業須滿足科創屬性的基本要求外,更側重考慮企業在市值、收入、利潤、現金流等方面的綜合財務表現。


林曉東(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

在港交所持續對上市制度進行改革的影響下,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18C章的出台預計將吸引更多高科技、「硬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選擇回到港股上市,港交所為特專科技公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有望成為特專科技企業在境外上市的首選地。

對於已上市或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未來如有A+H股上市計劃,18C章也將為相關公司提供獨特的融資渠道。同時,特專科技企業也可以先通過18C章在港股上市,再回歸A股,結合公司的發展路徑,靈活利用境內外融資渠道。

港交所特專科技板塊與上交所科創板在行業定位上存在相似之處,但在具體的上市要求上有一定差異。對於紅籌企業,科創板的要求較高,因此尚未符合A股市場對應板塊要求的紅籌企業,或將嘗試通過18C章於港交所主板上市。此外,18C章可接納的元宇宙技術和新食品、新農業技術暫未被列入科創板支持與鼓勵的行業。




內資券商具有多重核心優勢

上海證券報:

在服務企業赴港上市過程中,內資券商在機構銷售、交易定價、投研方面有哪些經驗,可應用於此後服務特專科技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陳永興(中金香港投資銀行部主管、董事總經理)

首先,內資券商在香港深耕多年,見證並參與了港股市場發展的重要節點。內資機構一直積極與香港監管機構就優化上市規則及機制保持緊密溝通,並追蹤不同賽道及類型的擬上市企業融資需求,以及投資人投資需求動態。

其次,內資券商貼近內地企業,深入研究產業特點。因此,一些有代表性的上市企業,如新消費、TMT、醫療領域的龍頭企業,均會選擇讓內資券商來「保駕護航」。

最後,內資券商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資本市場服務,在私募融資、IPO、跨境併購、海外債發行等重大交易環節,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這依託於內資券商在境外資本市場積累的交易執行經驗和專業能力。


於楊(中信證券全球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委員、中信里昂證券投行負責人)

對衝刺港股IPO的企業來說,定價與銷售網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第一,在交易定價能力方面,內資券商依託研究所資源,能夠為市場預期和價值發現提供指引。券商研究所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價值發現者,也是許多業務的重要支持者。券商投行須圍繞市場需要,不斷積聚行業研究資源及機構投資者資源,以發現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內資券商通過發揮境內外一體化的優勢,有望為擬上市公司實現更合理和精準的定價。

第二,券商的承銷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頭部內資券商能夠不斷利用境內外銷售網絡以及平台優勢,系統全面地覆蓋機構客戶。舉例來說,中信里昂的經紀交易部門覆蓋了近3000個外資機構,在大型IPO的承銷上,能通過全球銷售網絡,引入增量國際訂單和國際投資者,為項目成功發行奠定基礎。


林曉東(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

在港的內資券商平台一般是集團國際化運作的主要平台,致力於成為連接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橋樑。在合法合規及充分考慮一二級市場信息區別和風險隔離的情況下,內資券商通過境內外渠道充分協同,能夠聯動集團旗下的基金公司,充分發揮跨境市場投資優勢、全球資源配置優勢及總部研究所的研發優勢,為相關企業融資活動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投行條線,頭部內資券商積累了豐富的港股上市經驗,能夠構建全業務鏈、全生命周期的投資銀行服務體系,在項目盡調與執行、行業客戶接洽與分析支持、對接銷售及研究等方面充分發揮投行作用;在投資管理條線,內資券商可以依託集團,藉助資產管理業務、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及私募基金管理業務,通過認購客戶二級市場股票等形式協助港股承銷業務發展。



港股IPO市場有望進一步改善

上海證券報:

新一輪改革不斷推進下,港股IPO市場將如何發展?


陳永興(中金香港投資銀行部主管、董事總經理)

在展業過程中,中金香港的投行團隊已經擴大到超過100人,專註於境外股權、併購及固收產品等投行業務。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港股市場依然歡迎各行業的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在中國證監會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備案制落地、香港上市規則的持續更新,以及A股與港股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港股市場對境內外發行人具有強烈吸引力。


於楊(中信證券全球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委員、中信里昂證券投行負責人)

進入2023年,港股IPO市場顯現復蘇跡象。最先感受到IPO市場氛圍的,莫過於負責新股承銷的券商機構。

2022年10月底之前,不少IPO發行人對赴港上市持觀望態度,但自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後,IPO相關發行較之前更為積極。部分發行人認為,隨着國內經濟的復蘇,企業的盈利將出現大幅改善,因此有望在下半年啟動IPO進程。

此外,隨着互聯互通標的大幅擴容、「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即將落地、在港交所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有望納入港股通等利好消息催化下,預計下半年港股IPO市場有望出現進一步改善。


林曉東(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

在港股市場上,內資投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在於高科技、「硬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和中概股回歸港股業務。近期,阿里巴巴和京東公司拆分其體系內公司,準備在港交所上市,未來可能有更多大型公司分拆其不同業務子公司來港上市。此外,預計未來將有更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特別是隨着18C章的推出,更多「硬科技」公司將踏上赴港上市之旅。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上市、美國上市等境外IPO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港交所科技峰會人氣爆滿,特專科技公司香港上市開啟新篇章
港交所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3月31日起「無收入無利潤」科技企業可申請
港交所:「無收入無利潤」特專科技公司,接納5大行業,不在其中的也有機會

香港IPO市場:前四個月新上市22家、增16%,募資128億、降19%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中金、普華永道、競天公誠、高偉紳,分列第一(截至2023年4月)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