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罗影
来源 | 紫荆(ID:bauhinia_magazine)
卓越的税制和法例、自由的货币市场,固然是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但在中国经济起飞、中资IPO涌入香港的交易所之前,香港其实一直与纽约、伦敦有着不小的差距。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香港作为世界投资中国的窗口,承担引进资本和技术的角色,吸引大批内地企业来港IPO或集资,在帮助中国内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香港自身金融市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三足鼎立的“纽伦港”之一。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东泰集团主席李君豪。李君豪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自2000年成立以来任期最长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之一,亲自见证、参与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这些年来的变化与发展。
“唔会睇错”H股
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资本市场刚开始开放的时候,作为成熟的香港资本市场的资深从业者,您是如何看待内地资本市场的?
李君豪
李君豪:1991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就开始探讨让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的问题了。当时内地和香港双方对此其实都颇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香港并非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地。港方最终促成这件事的主要功劳,应该归于时任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李业广,他在1991-1993年间多次组织香港代表团,前往北京向中央政府介绍香港集资市场的优点,最终说服内地相关部门同意国有企业首先来港上市。到1993年,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成熟了,香港联交所为H股的发行专门修订了《上市规则》,青岛啤酒是第一批来香港上市的国企之一,此后陆续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
记者:第一批H股上市后,香港的资本市场有何反应?购买H股股票的香港股民多吗?
李君豪:香港人对于H股股票的态度,一开始其实并不是特别热衷,但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H股变得越来越火、越来越受追捧。记得当时流行的一条纪录片,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甲问乙:你买咗几多H股吖?乙:买得唔少。甲:啊?如果睇错点算?乙:我唔会睇错嘅。
记者:您个人买过哪些H股股票?有没有亲身去内地投资的经历?
2007年,李君豪在湖南一所小学校访问
李君豪:90年代,我曾与一位外国VC投资人一起,去内地考察了很多企业,试图寻找收购或合并的机会。此前,东欧经历过与中国类似的改革进程,那位投资人在东欧成功收购重组过多家国有企业,因此也想要来中国寻找机会。我们去过广东、湖南、山东、东北等地,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并没有成功。中国毕竟和欧洲不同,无论是文化、语言,还是投资环境,东欧与西方国家比较接近,而中国的差别太大了。
虽然“白忙一场”,但在那几年时间里,我看到很多、经历很多,也学习到很多。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我和内地一家证券公司的员工聊天,他说:“你看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场不能沽空、只能买入,所以我们的股市只会永远升!不会跌!”我在证券行业做了这么多年,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历史证明,世界上任何市场都是有升有跌的。不过当时我们互相说服不了对方。我想,后来中国股市这么多年的现实可能早就纠正了他的看法。
这件事其实也从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内地40年来的经济发展轨迹:一样新事物刚出现时,当事人觉得很新鲜,但如果你去看看世界历史,就会像看一本书一样清晰,它会告诉你将发生什么。而香港证券市场过去的经历就像一本参考书,给内地的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路径以参考。
“保卫”港交所
记者:从2000年到2017年,您在港交所担任了17年独立非执行董事。这期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李君豪:近年来比较“大件事”的,要算2016年证监会提出关于上市审批改革的建议了。按照当时证监会的建议,证监会将设立一个上市监督委员会,拥有事先审核的权力。由证监会来审核公司上市资格的做法其实并不新鲜,十几年前英国就是这么做的,结果伦敦交易所在集资排名上从全球第二的位置跌到五名之外;新加坡也是这么做的,如今每年只有几只新股上市。如果此方案通过,对香港的金融市场绝对是一个重大打击。
作为港交所董事,我有责任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我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表明我本人不同意、不支持,同时我也明确告诉大家,如果此方案通过,香港就“到此为止”了,未来将再没有机会与世界领先市场竞争。紧接着,证监会也开记者会,针锋相对地说,反对此方案的人是不理解,其实新方案并没有增加证监会的权力,因为证监本来就有否决权。当时现场立刻有记者质疑:根据现时制度,证监是“最后把关的守门员”,公司的上市申请经交易所批准后,证监再提出要不要否决,否决亦需有充分理由;如果新方案通过,证监的角色变成了“在最前和最后都由他把关”,可以直接否决上市申请,而且不用解释。这其中的分别当然是极大的。好在,这个方案咨询的最后结果是:九成反对,一成支持。我算是尽全力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守住了门”。
记者:2008年港交所董事改选风波中,您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能否讲讲当时的经历和感受?
李君豪:的确,2008年的董事改选,在局外人看来或许只是一场例行选举,但其实对港交所的发展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当时我是候选人之一,另一位候选人则由一位前外籍董事提名。当时对方若一旦获选,将大大削弱本地证券业在董事局内的代表性和平衡, 可能引致将来市场更多发展向外资倾斜。
竞选初期,市场一般估计我落后对手几千万支持票,以为输定了,但没想到,临到投票之前,很多华资股东、甚至是我以前的对手,把一迭一迭空白选票拿来交给我,让我自己填名字。当时特别感动,这是港交所成立以来,华资股东最团结的一次。最终我赢了一千几百万票,在成功连任港交所董事的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欣慰和自豪。
相信中国 相信香港
记者:除了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您还在香港、内地及海外担任了很多社会公职。您的父亲李东海先生当年也热心社会公益,获得过很多勋章和勋衔。您对社会工作的热情是否因受父亲影响?
李君豪:父亲的做事理念对我影响很大。他当年在香港童军总会、东华三院等机构担任过重要职位,在家乡捐建学校、图书馆、设立奖学金。80年代,父亲联合香港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发起成立了“香港友好协进会”。现在我也是友好协进会的会董,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国、尊重爱护香港的朋友。
父亲做过对国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受到质疑,很多西方国家纷纷从中国撤资、撤侨,意大利也有意召回旅中或在中国经商的本国国民,甚至打算召开G7会议、抵制中国。好在,意大利总统在做决定之前先给我父亲打了电话,找他过去,想要了解中国的真实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父亲很早就开始与意大利做贸易,1968年他率香港贸发局代表团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博览会,后又担任香港意大利文化协会会长,威尼斯水灾时他组织捐款,是第一个获得意大利最高勋衔“大十字爵士”的华人。因此,当时不仅是中国,整个东南亚发生了什么大事,意大利总统都要找我父亲去,问问他的看法。
记得当时父亲跟总统说,中国有十几亿人,不像你们的国家只有几千万人,一旦发生了重大事件,若不早日去除病灶,就会很快扩散,像是癌症一样。要是不够决断,以后问题会更加严重,这是没办法的事。这番话普通市民不一定能理解,但站在国家领导人的立场,意大利总统立刻明白并表示同意我父亲的话。因此,最终意大利并未撤走他们在中国的神父和商人。
由于其他国家的外商大量撤离,而当时适逢中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前景无限,留守中国的意大利商人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一年后,意大利总统特意前来跟我父亲道谢:“好在当时与你谈过,我们拿到了很多合约。”
记者:您在1991年创办了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如今它是香港最好的国际学校之一。当时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来创办这所非牟利学校的?
李君豪:1990年代,香港移民潮蔓延,很多人选择离开,但也有一些早年移民的人想要回流,其中以加拿大移民最多。这些早年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回港时,子女教育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我和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响应政府呼吁,筹划创办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吸引人才回流。筹备期间,我从早上7点到9点、从周一到周五,几乎每天开会研究工作,足足坚持了9个月。如今,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已是香港最好的国际学校之一,曾获得“全港最佳国际学校”的荣誉。
创办加拿大国际学校完全是为了香港的人才发展。无论在艰难时刻还是繁荣年代,父亲始终相信国家,我也一样,相信国家、相信香港,所以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和香港的未来变得更好。
本文来源于紫荆(ID:bauhinia_magazine),发表于《紫荆》杂志2018年11月号,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券商保荐人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审计师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中国律师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香港律师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市场:2018年1-10月,上市185家,募资2517亿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