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明報
中美審計僵局未停息,多隻中概股陷入退市陰霾。
估值諮詢服務提供商德安華(Kroll)亞太區執行董事David Liu認為,香港市場所提供的高估值及流動性可吸引中企迴流,並提到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可作為中概股的「替代方案」。
他說,美國SPAC市場自去年第二季起開始降溫,料可為亞洲市場帶來更多機會,又指許多美國已上市SPAC正尋找潛在併購目標,認為本港有不少優質公司可被發掘。
新加坡3家SPAC,上市後暫無申請
香港年初推出SPAC新上市機制,迄今已有 1家成功上市,另有11家SPAC遞交上市申請;另一邊廂,新加坡交易所去年9月搶先引入SPAC制度,不過在3家SPAC掛牌後似乎「後勁不繼」,截至目前為止,暫未再有收到新申請。
David Liu認為,新加坡、香港兩地在SPAC市場並非互相競爭的關係,反應被視為一個亞太區整體。他續稱,兩地市場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SPAC可作為傳統IPO(首次公開招股)的另一選項,預計兩地市場均會活躍起來,惟他認為發展步伐會趨向平穩,未必能像美國市場突然火熱。
至於香港SPAC「頭炮」Aquila(07836.HK)現價較招股價低約7%,成交亦未見活躍。
David Liu指出,本港市場僅限專業投資者入場,活躍度不及有散戶存在的市場實屬預期之內,再加上近期市況深受俄烏戰爭氣氛籠罩,而SPAC屬於新推出的上市制度,投資者態度無疑會較為謹慎,相信待Aquila併購交易(de-SPAC)完成後可刺激交投。
他又提到,不少中概股仍希望留在美國上市,不過隨着退市限期逼近,相信迴流上市會是大勢所趨,目前已看到不少科企和新經濟公司赴港二次上市。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