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家辦行業仍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魚龍混雜,噪音甚多。《家辦新智點》特設立「家辦100人」欄目,我們致力於尋找一批家辦行業的標杆人物進行深度訪談,讓他們闡述自己對家辦行業的真知灼見,講述自己的理念和邏輯,共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歡迎對行業有深度觀察和實踐的家辦行業從業者聯繫我們。
今天,是「家辦100人」第五期人物——京華世家創始人李群。他身上具有明顯的「銀行系」特徵。在財富管理行業從業20多年,見證了整個行業的起起伏伏。他說,財富管理行業亂象叢生到走向規範,成就了一批人,迷失了一批人,富了一批人,坑了一批人。在李群看來,家族辦公室這個新興行業,屬於財富管理的大範疇,想做好這個事業,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需要點信仰,只有這樣才能走得長遠。
口述|李群
整理|家辦新智點
01
銀行VS家辦
我在財富管理行業工作了20多年,其中在銀行系統工作了15年,在建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中心工作,從最初的支行櫃檯,到後來的總行管理崗位,主要在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領域,應該說乾的還不錯,算是國內第一批私行從業者、親歷者和實踐者。
從業期間,我見證了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高速發展,客戶的需求從簡單的儲蓄,到買理財、買基金、買保險再到私人銀行綜合服務,再到私募投資、海外置業,不斷延伸和升級,逐漸變得複雜和多元化。
我的感受是:國內的銀行體系本質上是服務社會的,很難集中總、分、支的人力和產品資源,長期服務單一個人客戶,而這導致了銀行客戶需求外溢,成就了過去10年中國獨立第三方財富公司的快速發展。
作為非持牌的金融服務機構,財富公司缺乏直接監管,這個行業經歷了簡單粗放賣產品的草莽階段,隨後經歷了不斷爆雷、亂象頻出被整頓的階段,從業者更多是簡單的「報價機器」和信息搬運工,而很多客戶也在這樣眼花繚亂的市場中迷失,導致投資失敗、甚至傾家蕩產,很多曾經名噪一時的財富機構在過去幾年中消失,人們變得越來越理智,從業者也對行業越來越敬畏。過去,財富管理從業者也常用一個段子自嘲:自己懷揣着紅樓的心,卻進入了水滸的世界,想交些三國的朋友,卻總是碰上一些鬼怪。
我簡單總結:這個行業成就了一批人,迷失了一批人,富了一批人,坑了一批人。時代變化太快,今天的興旺決定不了明天是否消亡,不擅長未雨綢繆,不懂得風險控制,不懂得敬畏,都有可能成為下一次浪潮之巔的註腳。
2016年,在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之下,我創建了京華世家,當時目標是想做一家中國本土的家族辦公室:打造一流家辦,成就百年家族。通過這幾年的摸爬滾打,業務實踐,我開始對家辦服務真正有所理解,常被問到家辦和私行的區別,結合我們自己的實踐,總結如下幾點:
第一,產品不同。銀行像個產品超市,家辦則像是精品店;銀行主要為境內產品、家辦則涵蓋境內外。
第二,服務不同。私行提供服務者多是支行理財經理;家辦服務整個團隊。
第三,立場不同。銀行是賣方;家辦是買方。
第四,角度不同。銀行更希望客戶多存款;家辦照管的是客戶的人和家。
第五,深度不同。銀行是基於單筆交易的業務關係;家辦是基於長期陪伴的顧問關係。
第六,長度不同。銀行關注的是短期收益實現;家辦關心的是三代人的財富穩增長。
第七,維度不同。銀行關心客戶收益;家辦更關心客戶權益。
第八,責任不同。銀行考慮的是免責;家辦更願擔責。
02
中國家辦的「三多三少」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當前中國家辦市場有着幾個明顯的特點:「三多三少」。
一、說多做少。市場上研究、談論家辦、培訓家辦的多,真正腳踏實地做家辦服務的機構少, 即「教練員」多,「運動員」少。
二、偽多真少。以家辦為名「渾水摸魚」的多,能夠不斷創新、業務落地、合規經營的家辦少。
三、南多北少。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家數量多,對新理念接受度更高,家辦機構也相對較多,北方客戶相對保守、傳統,對家辦服務接受慢。
目前家辦概念很熱,大家也看好這個市場,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參與的熱情很高,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基金、律所、股權基金、獨立第三方理財公司都紛紛成立自己的家族辦公室,服務各具特色。根據這些家辦背景特點,我將國內的家族辦公室大致劃分為四類:
第一類:銷售型家辦
他們依託於原有平台,然後以家辦為名,更多還是注重產品銷售和配置,其核心能力是客戶資源儲備和強大的銷售渠道。
第二類:投資型家辦
如投資公司、股權基金等,為了能和LP長期合作,延伸家辦業務。但這類機構只以投資收益為目標,缺少家族規劃或架構設計能力。
第三類:事務型家辦
如移民公司、稅務所、律所等,幫着家族客戶處理家庭事務,缺乏資產管理能力。
第四類:綜合性家辦
這類家辦通常以家族傳承為目標,圍繞客戶的各種需求,整合各個領域的很多優質資源來服務於整個家族客戶。
不過,由於中國的家族辦公室行業仍處於早期起步階段,所以還屬於「三無行業」。
第一,沒有監管。國內家辦尚且不需要牌照,也沒有監管,很多情況是一個人註冊一個公司,就開始以家辦對外展業。
第二,沒有標準。國內家辦還沒有建立起行業標準,不管是做投資、做諮詢、做稅籌、做移民……都可以自稱為家辦。我認為家辦首先還要有資產管理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家辦。
我在2017年到美國洛克菲勒家族辦公室去參訪考察,我發現他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家族的資產管理,二是稅務管理。
第三,沒有門檻。當下國內以家辦為名註冊公司,可以100萬、也可以1個億註冊公司,沒有限制,也不要資質。據說國內有幾萬家家族辦公室,猶如「萬馬奔騰」、泥沙俱下。
目前市場上還有很多「偽家辦」,它們不具備資產管理能力、沒有風險控制能力、甚至缺乏職業道德,它不是家族財富的傳承者,而是財富的終結者。它們以家辦為名,不具備服務能力,甚至存在坑蒙拐騙的情況。去年一家家辦智庫機構做過統計,國內家辦機構的生命周期只有6個月,有些曾聲名一時的家辦如今都銷聲匿跡了。
未來,家族傳承風險是包括對家辦的選擇不慎,導致資產管理流失的風險。所以,只有像找老婆一樣選,才能選到好的合格家辦,因為未來你要跟它「過日子」。
03
16字甄別真偽家辦
什麼才是真正都家辦?我們總結了16字:頂層架構、底線思維、買手立場、長期主義」。
一、頂層架構
真正的家辦一定是自上而下地、從家族傳承和規劃的頂層架構切入,在頂層架構之下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賣產品。
二、底線思維
家族傳承面臨「五大風險」,因此在規劃和投資時,一定要具備底線思維。
1.債務風險。企業負債債務、夫妻共債、無限連帶責任風險等不能波及家庭,要做好資產隔離。
2.稅務風險。家族成員身份國際化,收入多元化,稅務管理大數據化,要求高凈值家庭必須重視稅務籌劃和管理。避免發生偷稅漏稅風險,產生刑事責任。
3.婚姻風險。一定要警惕家族成員的婚姻不穩定,導致的家庭財富外流的現象。
4.傳承風險。當前,許多家族的二代都存在着「不願意接班、不能接班、接不了班」的問題。
5.人身意外。家族企業成員可能發生的人身意外情況。
家辦的服務和方案,必須要考慮到極端情況,做好預案和應對措施,這是家辦服務的出發點。
三、買方立場
真正的家辦不是賣方立場,而是買方立場,一定是站在客戶的立場上,幫客戶篩選產品、做方案。
四、長期主義
真正的家辦不是做「一鎚子買賣」,而是真正陪伴着客戶。未來,家辦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銷售、不是投資,而是陪伴,只有長久的陪伴和配合才能讓客戶真正信任你。
04
家族傳承三重境界,九個要素
如今,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正在經歷代際傳承的重要時間節點:
第一是新老傳承。中國數以百萬計的第一代企業家年齡已經到了60-70歲左右的年紀,這個階段正面臨著新老交班的問題。
第二是產業升級轉型。許多傳統企業的模式發展遇到瓶頸,新的技術和模式不斷迭代,傳統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
第三是金融資本。許多企業過去是粗放地靠產品服務賺錢;現在則要學習投資、資本運作手段和方式,老一代心有餘力不足。
家族傳承對二代接班人的要求非常高,企業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至少需要10年時間,因為這不只是人員更換上位那麼簡單,而是二代接班後能否要接得上,穩得住,走得起。所以,如今很多家族企業二代在接班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家族傳承,歸根到底是傳什麼?
在我們看來,傳錢是最簡單的;第二層次是傳人,對家族企業來說,至少需要一個以上的優秀接班人;第三層次是傳業,能夠將家族企業傳承下來,發展下去;第四層就是傳承家族品牌,也可以說是家族符號,即使幾百年後這個家族衰敗了,但家族的品牌還在,家族的光輝和榮耀還會留在歷史的長河中。
我們曾對國內外200多個家族案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發現家族傳承必備的九個要素,通過金融、法律等工具的運用,我們稱之為家族傳承的「道、法、術」。
第一個層次工具,實現最基礎的是家族成員的生活及人身保障。有三個工具:1、通過家族信託做好家庭資產的隔離和基本安排。2、通過家族保險規劃給予家族全體成員最全面的基礎保障,3、通過設立家族慈善基金,讓家庭成員始終重視並參與慈善公益,有利於良好家風建設。
第二個層次是方法,三個要素傳人、傳業、傳品牌,核心是首先要培養合格的接班人,然後繼承發展家族企業,最後是弘揚光大家族品牌,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
第三個層次是上層建築,對於大家族,需要:
1.成立家族委員會,家族委員會作為家族決策最高權力機構。
2.制定家族憲章,家族憲章制定家族企業和財富繼承規則。
3.有服務自己的家族辦公室,家族辦公室是家族事務的執行機構。
什麼樣的家族能夠傳承,我們簡單總結為「三有」傳承:
1.有智慧:簡單理解為要有前瞻性,有危機感,有判斷力。
2.有格局:財散人聚,有舍有得,傳承的不是財富,傳承的優秀的人、良好的家風、事業和責任。
3.有運氣:在家族傳承中,不僅需要能力和規劃,有時更需要運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05
家辦的四個「健康服務」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京華世家將核心業務模式和服務體系總結為「四個健康」服務:
一、家庭健康
家庭健康如何規劃?以家族信託為核心工具,通過信託架構將家庭內外部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排除掉,家族信託既可以做海外架構,也可以做國內架構,既可以一個,也可以多個,根據家庭需要,還可以配以遺囑、協議等法律工具,做好家庭財產和基本安排。從而實現家庭琴瑟和鳴,兄友弟恭。
二、家業健康
要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包括企業投融資服務、稅務籌劃、法律顧問、企業轉型升級諮詢。家辦作為一個平台,發揮家辦整合的優勢,篩選行業內的優秀機構,牽頭完成對企業的服務,保障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財富健康
核心就是做資產配置。我們幫助客戶避免亂投資,防範和規避投資風險,幫助客戶設立家族基金(FOF),進行多策略的市場配置,通過專業化團隊管理,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
如何做好資產配置的風險管理?我認為一靠「選」、二靠「管」。
首先要選到好的策略和管理人,這是首要能力,我們篩選投資顧問,要關注很多指標:團隊背景、凈值表現、過往經驗、風控能力、研究能力、市場口碑等,還要看重其是否有職業信用瑕疵。
其次是主動管理能力。作為家辦,要能夠對客戶的資產組合做到持續跟蹤管理,定期調整,即使選到好的投顧,如果管理不到位,遇到極端情況也會出問題。
我們目前為客戶定製的FOF產品,簡單概括為「三七方案」,即至少三個策略和七個投顧。這樣能夠做到有效分散,跑贏市場。從過去的情況來看,基本實現我們的預期目標,未來還會不斷優化。
四、身心健康。
主要是家庭成員身體健康和子女教育安排,這兩件事也是家庭最重要的事情。通過整合醫療和教育服務機構的資源,為家族客戶提供量身定製、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比如家庭醫生,醫療顧問,國內外高端體檢和醫療等服務,教育方面,子女教育規劃、海外名校資源對接等。
我認為,如果實現「家、業、人、財」都健康,富過三代才指日可待,如果一個不健康,可能都歸零。
以上是我們這幾年的業務實踐心得,這個行業需要志同道合者一道,不忘初心者同心。相信未來5-10年,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家族辦公室這個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會有湧現出更多優秀的中國本土家族辦公室。
(《家辦新智點》提醒: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