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對2022年香港IPO市場樂觀,明年第一季或出現SPAC上市

左起:安永科技、媒體與電訊行業審計服務主管陳日輝,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賴耘峰


安永,於12月15日發佈《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

 

2021年上市94家、募資3237億,全球第四

安永報告顯示,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94家公司首發上市,募資額3,237億元,IPO數量和募資額按年分別減少35%和19%,排名全球第四。

 

IPO數量方面,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33家)拔得頭籌,房地產行業則緊隨其後。

IPO募資方面,TMT(科技、媒體與電訊)行業取得桂冠,佔總募資額38%;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募資排名第二。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指出,香港今年IPO活動分佈不均衡,8月至11月合計僅17宗,創7年來新低,主要受內地產業政策調整,對部分行業加強監管、反壟斷及港股低迷等因素影響;IPO數量由過往超過200間降至140多間後,現在進一步減少到94間,下跌趨勢是受政策因素影響,例如打擊殼股及內地整改教育機構等。

 

對2022樂觀,有望重返全球三甲

蔡偉榮估計,今年受監管政策影響而延遲上市的新股將於明年趕上,對明年本港新股市場保持樂觀,預計全年有100至120家新股,募資額達3,500億港元,有望重返三甲。

 

蔡偉榮表示,香港亞洲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市場具流通性,資金充裕,將維持是受歡迎投資地點。隨着符合條件的同股不同權中概股回歸,預計明年如TMT(科技、傳媒、電訊)生物科技與健康等新經濟公司將是本港IPO集資的主要行業及增長引擎。

 

安永指,一系列舉措將進一步吸引不同業務性質的企業赴港上市,包括港交所持續改良上市規則,以符合科技及市場的發展和變化;以及有望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制度,以保證上市公司質素等。安永預期將有更多生物科技與健康企業將會來港上市,當中包括海外企業、獨角獸上市及中概股回歸,多家原計劃赴美上市企業亦有意轉到香港上市,預計將利好香港2022年新股市場。


中概股

被問到中概股迴流香港上市情況,蔡偉榮表示,美國證交會(SEC)新監管法案要求VIE架構的中概股作出披露,上市公司還有3年的時間去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估計200多家中概股會分批陸續回香港上市,惟他提到仍要視乎三年內中美關係會否有突破,認為中概股未必會急於回港。

 

蔡偉榮認為,港交所上月進一步放寬不合規的WVR或VIE公司雙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的要求,有助吸引更多中概股迴流,並估計明年起每年約三分之一新股將來自迴流中概股。被問到中國傳擬設VIE黑名單,他表示,以往監管對VIE採取「隻眼開隻眼閉」態度,惟企業若觸碰到國家安全問題,監管態度便會有所改變。 

 

SPAC

至於盛傳SPAC諮詢總結將於聖誕前出爐,蔡偉榮表示,參考美國做法(約三個月即可完成一宗SPAC上市),估計明年首季會有第一家SPAC推出,惟他認為在現有嚴格框架下,預計香港推出SPAC數量可能不多。

 

海外企業上市

蔡偉榮指出,海外企業在香港上市逐年下滑,今年只有1家,而港交所將於明年起上調主板盈利要求,料會進一步降低規模較小的海外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意願。


來源 | 畢馬威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畢馬威:預計明年香港IPO逾百家,募資逾4000億(附報告)
港交所.陳翊庭:SPAC不會取代傳統IPO,不會助長借殼上市
港交所.陳翊庭:提高上市盈利規定是重要的把關方式
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香港是中國企業IPO的首選,香港上市選擇「合適的保薦人」非常重要
SPAC,是給資本市場多一個選擇
中資、外資、港資券商,過去兩年(2019&2020)的保薦數量及IPO募資表現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9年12月-2021年11月)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