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餘家符合香港上市中概股,明年陸續部署回香港IPO上市
來源 | 明報
12月14日訊,瑞銀亞太區投行部主管及中國總裁金弘毅(David Chin)在「2022年亞太區及中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展望」電話會上表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符合香港上市條例但未在香港上市的企業約有50多家(占目前中概股總市值的近30%)。
金弘毅預計,明年其中很多企業將很可能陸續選擇赴港上市,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平穩的過渡方法。
金弘毅表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約240家,總市值達9.2萬億港元,其中:
17家(占目前中概股總市值的69%),已在香港已二次上市;
50多家(占目前中概股總市值的近30%),符合香港上市條例、但未在香港上市;
另外170家(其市值占目前中概股總市值約2%),還不符合香港上市條例,或採取先下市並部分重組,再回香港或科創板上市,針對此部分明年或有新變化。
瑞銀亞洲股票資本市場部聯席主管張倩嘉(Selina Cheung)表示,美國證監會近期宣布通過修訂《外國公司問責法》,沒滿足相關法規要求準則的公司可被除牌,她相信這會為香港上市帶來更多機遇,估計明年多這類企業以香港作上市地。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亞洲併購部主管盧穗誠(Samson Lo)表示,中美雙方收緊監管,部分中資企業對De-SPAC上市持觀望態度,但相信明年SPAC仍是明年的併購主題之一。
瑞銀中國債務資本市場部主管王然表示,在內地房地產債務方面,明年大中華區G3貨幣(美元、歐元、日圓)債券贖回總量約2220億美元,當中上半年占約1130億美元。中國地產高收益債方面,不計已違約發行人的尚欠債券(outstanding bonds),明年上半年、下半年贖回規模分別約190億、160億美元。他認為整體行業風險下降、趨穩定,但明年上半年的贖回小高峰,或有個體房企還會面臨更多困難。瑞銀報告顯示,海外的中資債券市場中,年初至今大中華區的發行規模達2,320億美元,按年下降7.2%,其中投資級別佔1,820億美元,與去年的1,880億美元相比大致持平,而高收益債按年減少近20%、至500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少逾46%。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9年12月-2021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