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在美国已供过于求、难寻优质收购目标,香港须厘清监管标准

来源:明报

臻卓主席及创始人周芊汝表示,美国SPAC法律风险正在上升,现时已非在美国发起SPAC的好时机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去年备受追捧,但近月热潮突然急剧降温,香港计划引入SPAC更传出香港证监会表示忧虑,香港家族办公室臻卓(Cachet)近年一直有参与SPAC项目,臻卓主席及创始人周芊汝(Angela)指出,现时市场上SPAC已供过于求,当下市场最大问题是难以寻找优秀的目标公司。她又表示,过去监管机构严打壳股,倘惹引入SPAC必须厘清标准,以免造成监管思维上出现矛盾。


港交所早前宣布正研究SPAC框架,周芊汝表示,SPAC有潜力解决现时新股市场的「痛点」,亦期待此制度可为中小企上市带来新出路。她解释,从发行人角度,SPAC上市成本较低;从投资人角度,划一每股10美元定价则令投资分析更简单。
 

香港资金机会成本较高,机构参与成疑

不过,周芊汝同时亦直言,SPAC机制落地,先决条件是操作和准则清晰透明,若香港开拓市场,所有审批和合并的指标要清楚明确,才能发挥SPAC的优势。

此外,香港资金机会成本比美国高,SPAC须「坐两年」带来的机会成本、在港私募基金是否愿意参与,均成问题。

周芊汝又强调,若香港有计划引入SPAC,那么监管机构对待SPAC和「壳」公司的标准需要清晰厘定,不宜一边鼓励SPAC,另一边打压壳公司。
 
SPAC合并后短期内升幅大多有限


臻卓近年参与投资不少SPAC,但今年已基本上不再参与发起工作。

周芊汝表示,随着去年热炒,SPAC进入大众视野,甚至由以往必属星级私募团队,变成很多不同界别人士都能成为发起人。

周芊汝强调,SPAC实际上存在不少缺陷,例如很难找到「超级优质」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倾向传统方式上市,即使偶尔出现东南亚召车巨头Grab般的资产,进行合并时也往往已是天价,上市后已无憧憬。发起人在寻求并购时,已将项目价值最大化,因此一般而言,SPAC合并后大多短期内升幅有限。

周芊汝又解释,并非所有目标公司都愿意选择SPAC合并,例如欧洲企业较保守,部分内地企业老板则重视循正规渠道上市敲锣的「仪式感」,不倾向借壳,尤其现时美国SPAC法律风险也正在提升,因此现在已非在美国发起SPAC的好时机。

周芊汝总结指,「做一个可以持续增长的SPAC从来都不易」。她笑指,现时自身客户对「造壳」已没有兴趣,臻卓平均年回报标准为15%,亦无须靠SPAC达到回报。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美国SPAC:4月新上市数量环比大降97%,SEC拟加强监管

港交所:可能要求SPAC须符合IPO要求,涉修改条例或需时较长

香港:拟为SPAC发行引入长期框架,年度或出现首宗SPAC上市

香港IPO市场(前四个月):上市35家、退市21家,募资1,551亿、增7.5倍

香港 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过去24个月:2019年5月-2021年4月)

Author: qswh7232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