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和SPAC交易火爆,香港投行家忙得连轴转

来源 | 雅虎财经、彭博
作者 | Lulu Chen、Julia Fioretti、Vinicy Chan

原文标题:Hong Kong Bankers Work Around the Clock as IPOs, SPACs Surge

香港年内首次公开募股(IPO)规模已达近11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成长近500%,哔哩哔哩、百度等公司在筹备数十亿美元的发行交易。投资银行家们每天从清晨忙到半夜,一方面又要做数字化路演,另一头是客户希望加快进度抓住流动性充裕之机,尤其是现在市场情绪开始变差,有些人甚至开始「挑肥拣瘦」,把角色不太重要的交易推掉。

公司想「尽快完成交易」,Hogan Lovells大中华区私募股权负责人Stephanie Tang表示。「很多公司觉得这是个机会,如果错过这趟车,可能就错失良机。」

虽然政治环境有些紧张,但疫情期间市场对科技股的渴望以及美国摘牌风险如虎在侧,让香港如沐春风,这座金融中心的IPO和二次上市交易激增。据彭博行业研究估算,内地监管层据悉考虑收紧上海科创板企业上市标准,再加上在科创板排队的大量上市申请,或使更多的内地独角兽转战香港,发行规模料创下纪录水平。

医疗板块交易当然最为繁忙,高盛的香港和美国医疗健保的团队正在进行的IPO交易至少达20宗,规模从3亿至10亿美元不等。就在春节前三周,花旗在中国内地拿下了8宗医疗健保公司的上市委托,预计在7月到9月份期间,每宗交易将筹集3亿到4亿美元。花旗还斩获了微医的IPO交易,该公司寻求筹集至多30亿美元,IPO前估值在120亿美元。因涉及讨论非公开事项,提供以上交易细节的银行家和高管要求匿名。高盛和花旗的代表对这些交易不予置评。微医也不予置评。

「现在比以往还忙,」花旗亚洲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Udhay Furtado表示。「对发行人而言,现在这个窗口很诱人,且所有融资产品都有流动性。」

不过虽然忙得团团转,执行风险也无处不在。涨了两年的中国内地股市从2月初开始下跌,且势创史上最大规模的第一季度IPO市场,实则是美国引领的空白支票公司发行热潮所推动。

最近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汽车之家,发行价较定价时公司纽约ADS的最新收盘价折让约5.5%。据香港一位银行家称,鉴于市场目前的波动,只有最简单的那种交易在向前推进。

发行热潮
许多急着发行股票的公司尚未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方式,比如美菜叮咚买菜等中国生鲜配送APP,这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还在狠狠烧钱。

Prospect Avenue Capital的创始人Liao Ming管理着5亿美元的私募股权资产。他表示,他投资组合的12家公司中,预计至少有5家今年将会上市。

这位前摩根士丹利银行家表示,在正常年份,包括生鲜领域的许多此类公司是找不到投资者的,但是由于今年的市场情绪很乐观,许多尚未准备就绪的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上市。

香港律师事务所Jones Day的合伙人Charles Chau表示,大多数客户想在3月份递交上市申请,6月提供更多的财务报表,9月份完成上市。

快马加鞭
由于路演方式转向视频电话会议,银行家可以在日程表中安排更多会议。

在美国,随着SPAC或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市场很是火爆。这种情势也在重塑亚洲银行业。据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瑞信从公司融资和股票资本市场团队拨出人手,专门做亚洲的SPAC交易。瑞信不予置评。

摩根大通亚太区股票资本市场负责人Francesco Lavatelli表示,摩根大通手里的「交易很稳健」,既有寻求上市的SPAC,也有希望与已经上市的SPAC进行合并的公司委托。

他说,近期股市动荡不太可能让这些交易泡汤。这位驻香港的银行家称,「如果有影响的话,也会快马加鞭,在某些情况下会加快公司与SPAC合并的这种交易流程。」

来源于彭博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SEC代理主席警告:SPAC投资回报与「热炒」不符

高盛在香港成立SPAC团队,专注亚洲市场
中资、外资、港资券商,过去两年(2019&2020)的保荐数量及IPO募资表现

香港IPO市场(2021年首两个月):上市21家、募资727亿,除牌10家

香港 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过去24个月:2019年3月-2021年2月)

Author: qswh7232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