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在境外上市,選擇港股vs美股有什麼不同?


來源 | 綠專資本

教育機構在境外上市,選擇港股vs美股有什麼不同?

過去一年,美團、拼多多,小米、愛奇藝等眾多明星企業吸引了大眾的目光,以至於讓人們忽略了前仆後繼的教育企業。實際上,2018年企業上市類型最多的是教育企業,其次才是互聯網金融、文化娛樂,而這似乎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

2018年,已經上市的互聯網教育類企業已經有12家,其中7家掛牌港交所,5家登陸美股。進入2019年,包括在美股上市的新東方以及在美股遞交招股書的跟誰學,可以看出今年教育企業境外上市熱潮不減。

那麼,為何教育行業突然出現上市熱潮?教育企業選擇美股還是港股上市有什麼標準嗎?


美股和港股上市企業取向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教育企業對於港股和美股的取向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港股上市公司多為民辦學歷教育,美股則多是培訓機構,並且具有一定的互聯網基因。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無他,很多民辦教育集團本身不具備互聯網屬性,在美股上市買單者比較少,而港股比美股更容易包容傳統公司。

從股票發行價來看,港股一般定價較低,集中在1-3港幣之間。美股則較高,多在11美元左右。

企業的地域分佈也是一個有意思的共性,港股上市的民辦學歷教育多集中在四川、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而選擇美股上市的企業則分佈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看到2018年上市潮,很多人會有疑問,為啥會扎堆?

這其實是一個多方因素聚合的結果。從2014年開始,教育企業經歷了長時間的整合與發展,教育行業資本化也越來越成熟,特別是外部政策和資本環境也進行了推動。

2017年9月《民促法》的第二次修正和落實之後,民辦教育集團營利性身份得到法律上的確認,意味着民辦教育機構以企業化運營的路徑變得更加清晰。此外,港交所推行了「同股不同權」、”新三板+H股”等改革政策,去年就有睿見教育、宇華教育等5家民辦教育集團登陸港股。

於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促成了這次上市潮流。


上市只是起點 並非終點

當然,上市只是融資的一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標誌着企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並不能一定證明這個企業的質地。

從2018年上市的教育企業來看,無論是港股和美股,均表現的不理想。

港股上市的企業無一例外出現市值下跌。其中,天立教育下跌最為嚴重,市值從54億元跌至24億元左右,下跌幅度超過50%;其次,新華教育、21世紀教育的跌幅都超四成。縱觀港股市場,2018年新上市的教育企業一年跌掉近百億元。

美股市場也不例外。除了2014年退市又重新上市的安博教育,其餘四家跌幅也都比較大。其中朴新教育和尚德機構跌幅最為嚴重,跌幅分別超過七成和六成。

從財務上來看,比不上民辦教育的高收入,以尚德機構和流量說為代表德在線教育企業還都處於虧損狀態。

2018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尚德機構凈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95.8%,凈虧損達2.263億元,同比下降12.7%。

流利說凈收入為1.8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5%,凈虧損為1.4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為120%。

相比互聯網企業先虧損做規模的商業模式被廣泛接受,在線教育規模經濟的類似模式還沒有證實。

總之,無論是在線教育公司、區域性巨頭培訓機構,還是民辦教育集團,上市並不意味着成功。教育是一個「慢行業」,最終考驗的還是教學的質量,品質和口碑才是競爭的關鍵,脫離了教育本質有可能走向「萬劫不復」。

安博教育出走的原高管也曾說:事實上,教育行業的核心就是人,脫離了人什麼都不值錢。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港交所傳擬收緊內地教育企業IPO

嘉宏教育, 來自溫州樂清、浙江省規模最大的民辦大專教育機構,通過港交所聆訊

教育企業香港IPO上市盤點 (截至2019年2月1日)

教育企業.香港IPO : 中彙集團,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

教育企業.香港IPO : 華立大學集團,再次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

教育企業.香港IPO : 思考樂教育,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

教育企業.香港IPO:科培教育(01890.HK),通過港交所聆訊

教育企業.香港IPO:上海建橋教育,上海最大的民辦大學,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

教育機構在境外上市,選擇港股vs美股有什麼不同?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