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大公报
图:出席论坛嘉宾表示,香港帮助内地企业走进国际舞台发挥重要作用
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以金融业为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开放作出重大贡献。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主席梁伯韬表示,当年时任联交所主席李业广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建议,让内地企业以H股形式走出去,促成青岛啤成为首家H股公司,并吸引愈来愈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这不仅善用香港筹集资金,更帮助内地企业走进国际舞台。
梁伯韬出席由大公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大公网、中企信学院联合承办的「央视财经论坛香港《四十年,金融的力量与责任》」透露,自1992年首只红筹股成功上市后,李业广便游说朱镕基,让国企来港上市集资,当年内地仍未有公司法、证券法,于是当时几个机构成立一个联络小组。当时国务院定下来第一批上市的9家企业名单,但发现国务院定的公司不符合市场的要求,所以后来就开放了,要让市场来做,市场觉得什么企业应该上市,哪些企业有需求就让哪一家企业跑出去。
资本市场摸着石头过河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透露,当时有4种形式:红筹、H股、A股、B股,它是多种形式来进行试验。梁伯韬补充说,当时还有N股,是代表去美国的公司,第一家上市的H股是青岛啤酒。当时朱镕基是同意这个试点,不仅是利用香港来筹集资金,最重要的是帮中国企业走进国际舞台,希望中国的企业经过在海外上市,把管理更加规范化。
谈及当年内地企业对到香港上市,内心里会不会有顾虑和担忧?梁伯韬坦言,当时资本市场都是比较敏感,内地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内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家是粤海,这是广东省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它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但是收购后不敢做动作,在等时机,到1992年才学习中信泰富,把粤海的资产注入当时收购的企业。
被问到当年阿里巴巴很想在香港再次上市,但最后选择美国,会不会有一些遗憾?梁伯韬承认,感到非常遗憾,并指作为开拓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的领先者,也引进很多红筹来香港上市,但是阿里巴巴,这家中国最大的新兴级企业没有来香港上市,实属很大的遗憾。他指出,作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主席,将大力推动香港改革上市条例,要拥抱吸纳新兴级的企业来香港上市。
大力改革吸引科企上市
梁伯韬强调,在过去几年,大力推动了香港上市公司条例的改革,包括:同股不同权,并希望多高科技企业,如:商汤创办人,还有他的团队,这些优秀的学生或者是教授,都留在香港,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利用香港的环境来发展。同时,他也希望香港未来的资本市场和实业更加密切,帮助中国的实体经济变得更加强大。
文 | 李永青 王嘉杰 陈玉莲
图 | 蔡文豪
本文来源于大公报,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分类资讯可供搜索,敬请浏览: 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券商保荐人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中国律师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市场:2018年1-10月,上市185家,募资2557亿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