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回顧
2
近期港股市場趨勢觀察
我們對近期一些代表性上市案例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結合諮詢文件中的優化建議,以下是我們對近期市場趨勢的一些觀察:
-
部分消費類公司IPO中零售投資者認購熱情高漲:在部分消費類公司的IPO中,初始向零售投資者發售部分佔比為10%,實際超額認購可達幾百倍、近千倍、甚至幾千倍,觸發回撥機制後最終分配予零售投資者的部分達約50%的水平。 -
優質IPO中機構投資者踴躍認購:在部分科技類及消費類行業的IPO中,國際機構投資者同樣展現出較高熱情,超額認購倍數達到10倍至30多倍,但機構投資者的認購熱度未必與零售投資者認購熱度呈正比。 -
使用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以增加發行靈活性:部分IPO中採納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在初始發行規模的基礎上可最多額外發行15%的股份,最終多獲行使。 -
大型港股上市案例中多申請公眾持股量要求的豁免:不少大型H股發行人申請了關於25%的H股公眾持股量要求的豁免。在超大型A股公司的H股上市項目中,也有發行人申請豁免將15%的H股公眾持股量要求放寬至約5%或更低水平。
3
港股新股發行改革正當時
基於上述觀察,我們認為諮詢文件中建議的新股發行的改革方向有助於優化港股市場結構,提升市場吸引力,並滿足不同IPO參與者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參考成熟國際市場慣例,優化回撥機制可更好地平衡市場參與者利益
-
可為發行人及承銷商提供更多靈活性。發行人及承銷商更為了解上市公司的業務、財務等方面的表現和未來預期。現行回撥機制下初始發行結構可能受限於較大的回撥調整;相比之下,新的回撥機制能夠允許發行人及承銷商在合規範圍內,更主動地做出相應安排,在初始發行階段即鎖定或部分鎖定發行結構。 -
可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新的回撥機制有助於避免機構投資者因預期獲配比例過低而降低參與建簿配售的積極性,將有助於提升新股定價效率。此外,新的回撥機制更貼近國際成熟市場的安排,國際機構投資者也將會更為熟悉,可進一步吸引國際機構投資者。
新增發行價格上調機制,進一步增強發行及定價的靈活性
近期不少新股發行中採用了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基本均獲行使,顯示了該機制在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發行靈活性方面的有效性。
「鬆綁」公眾持股量要求,降低不必要的限制
4
結語
本次諮詢期將於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結束。如閣下對此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隨時與達維團隊聯繫。我們將評估並整理相關意見,向聯交所提交正式書面反饋。
本篇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