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定價及公開市場:改革正當時,若干IPO投資者認購高漲

來源 | 美國達維律師事務所
作者:何鯉 (Li He)、許嘉 (Jason Xu)、馬淵媛 (Sabrina Ma)

1

背景回顧

2024年12月19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聯交所」)刊發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就目前有關新股發行的部分規定作出優化建議並徵詢市場意見。本次諮詢文件主要針對三大方面提出建議:(1) IPO發售機制:包括調整基石投資者鎖定要求、建簿配售部分的分配及香港公開發售分配及回撥機制;(2) 公開市場:包括放寬公眾持股量要求及增加自由流通量要求;及 (3) 靈活定價機制:包括增加發售價格上調機制及調整對發售價格區間的要求。諮詢期為期三個月,將於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結束。
達維於2024年12月23日在本公眾號刊發了對諮詢文件的解讀及對發行人的提示及建議,請見監管動態 | 順勢而為,策動新局 — 香港聯交所刊發市場諮詢優化IPO發行相關安排。本文旨在結合對近期市場趨勢的觀察,對於諮詢文件中的優化建議進行進一步的解讀。

2

近期港股市場趨勢觀察

2024年下半年以來,港股市場有明顯的回暖跡象,若干科技類及消費類IPO中投資者認購熱情高漲,以及有大型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此外,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於2024年10月共同推出合資格A股上市審核審批時間表的新機制,進一步鼓勵了部分A股公司考慮赴香港上市。

我們對近期一些代表性上市案例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結合諮詢文件中的優化建議,以下是我們對近期市場趨勢的一些觀察:

  • 部分消費類公司IPO中零售投資者認購熱情高漲在部分消費類公司的IPO中,初始向零售投資者發售部分佔比為10%,實際超額認購可達幾百倍、近千倍、甚至幾千倍,觸發回撥機制後最終分配予零售投資者的部分達約50%的水平。
  • 優質IPO中機構投資者踴躍認購:在部分科技類及消費類行業的IPO中,國際機構投資者同樣展現出較高熱情,超額認購倍數達到10倍至30多倍,但機構投資者的認購熱度未必與零售投資者認購熱度呈正比。
  • 使用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以增加發行靈活性:部分IPO中採納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在初始發行規模的基礎上可最多額外發行15%的股份,最終多獲行使。
  • 大型港股上市案例中多申請公眾持股量要求的豁免:不少大型H股發行人申請了關於25%的H股公眾持股量要求的豁免。在超大型A股公司的H股上市項目中,也有發行人申請豁免將15%的H股公眾持股量要求放寬至約5%或更低水平。

3

港股新股發行改革正當時

基於上述觀察,我們認為諮詢文件中建議的新股發行的改革方向有助於優化港股市場結構,提升市場吸引力,並滿足不同IPO參與者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參考成熟國際市場慣例,優化回撥機制可更好地平衡市場參與者利益

過去幾十年來,香港證券市場經歷了快速發展,投資者結構已由以零售投資者為主轉向以機構和專業投資者為主。根據聯交所的相關文章,目前港股市場中零售投資者成交額佔比已不足15%。同時,在近期部分IPO中,機構投資者超額認購倍數高達10倍至30多倍,充分體現了市場對優質資產的高度認可。
順應上述市場趨勢,聯交所在諮詢文件中提出了兩種回撥機制方案供發行人選擇:一是將香港公開發售的初始分配比例設定為5%,並設回撥上限最高至20%;二是設定香港公開發售初始分配比例在10%-50%之間,但不設回撥機制。
我們認為上述建議可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優化現有機制:
    1. 可為發行人及承銷商提供更多靈活性。發行人及承銷商更為了解上市公司的業務、財務等方面的表現和未來預期。現行回撥機制下初始發行結構可能受限於較大的回撥調整;相比之下,新的回撥機制能夠允許發行人及承銷商在合規範圍內,更主動地做出相應安排,在初始發行階段即鎖定或部分鎖定發行結構。
    2. 可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新的回撥機制有助於避免機構投資者因預期獲配比例過低而降低參與建簿配售的積極性,將有助於提升新股定價效率。此外,新的回撥機制更貼近國際成熟市場的安排,國際機構投資者也將會更為熟悉,可進一步吸引國際機構投資者。

綜上所述,新的回撥機制能夠提升發行人及承銷商的主動性、吸引更多長期資本的參與、增強市場穩定性,最終有利於所有IPO參與者(包括零售投資者)的利益。

新增發行價格上調機制,進一步增強發行及定價的靈活性

近期不少新股發行中採用了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基本均獲行使,顯示了該機制在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發行靈活性方面的有效性。

在諮詢文件中,聯交所建議在現行靈活發行及定價機制基礎上,允許發行人可在指示性發售價或價格區間上限基礎上最多上調10%進行最終定價。正如我們在前篇相關的公眾號文章中所述,該調整將與現有機制(包括發行規模上調選擇權及價格下調選擇權)形成互補,可為發行人及承銷商提供更具彈性的定價選項。這樣可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匹配市場需求,同時提升市場運作效率。

「鬆綁」公眾持股量要求,降低不必要的限制

近期港股上市項目中對公眾持股量要求申請豁免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現有規則可能對部分發行人構成較高的上市門檻。
聯交所在諮詢文件中對公眾持股量要求進行「鬆綁」,建議以階梯式的門檻替代現行要求,對不同市值級別的公司分別設置5%-25%的門檻,以及允許A股或其他已上市公司可適用10%或在符合一定市值級別的情況下適用更低的門檻。這些優化方案將能夠以更靈活的安排滿足發行人需求。同時,這一建議與諮詢文件中擬引入的新的自由流通量要求相結合,將有利於降低股價操控風險、確保市場公平有序。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非常歡迎聯交所的新股發行改革建議。這些建議與近期市場趨勢高度契合,有助於提升港股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增強投資者信心,將對港股市場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截至目前,我們亦收到不少客戶及其他市場參與方熱烈和正面的反饋。

本次諮詢期將於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結束如閣下對此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隨時與達維團隊聯繫。我們將評估並整理相關意見,向聯交所提交正式書面反饋。

對於已啟動或計劃在香港上市的申請人,建議根據公司的估值、市值、融資需求及上市時間表,評估新規(如獲採納並生效)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提前做好相應準備。達維的具體建議詳見2024年12月23日發佈的文章 — 監管動態 | 順勢而為,策動新局 — 香港聯交所刊發市場諮詢優化IPO發行相關安排。
作為業界領先律所,達維一直是香港資本市場的積极參与者和賦能者。如果您對本文討論的事項有任何問題,敬請聯繫以下律師或者閣下在達維的經常聯繫人。

圖片

本篇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