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香港交易所成立25年之後,香港資本市場正在迎來巨大的繁榮,這個繁榮的背後,誰是幕後英雄?
– 1 –
內地新經濟企業「扎堆」赴港上市
2018年,7月9日,小米登陸香港市場,打響了新經濟的第一槍,打開內地新經濟企業「扎堆」赴港上市的序幕。
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掛牌,成為繼小米後第二家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科技公司。
9月26日,比特大陸披露招股書,成為第三家赴港申請「同股不同權」上市的科技公司。
昨天,火鍋「一哥」海底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衝破千億港元市值,今天,還有專註於新經濟併購服務的華興資本也赴港掛牌,香港市場的一波繁榮,讓A股投資者羨慕非凡。
繁榮原因何在?寰盈證券首席策略官趙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港交所最大的利好,就是改革降低了IPO門檻,接受「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上市,港股市場本身自由度更高,也更成熟,降低門檻之後可以說去掉了最後一層阻礙,所以企業的IPO步伐加快了。
– 2 –
錯失阿里,迎來25年最重大的上市機制改革
所謂「同股不同權」,又稱「AB股結構」,B類股一般由管理層持有,管理層普遍為創始人及其團隊,A類股一般為外圍股東持有,外圍股東將表決權讓給管理層。
按照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說法,這是香港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也是最具爭議的一次改革。
但是很少人知道,為了推動這次改革,港交所作出了哪些努力。
早在2013年,阿里就說過,香港是他們IPO的首選之地。但是眾所周知,馬雲在整個阿里體系持股僅僅7%,其他管理層持股僅僅3%,根據香港市場的同股同權制度,上市就難免失去控制權,馬雲最後選擇了美國市場,美國市場支持這種AB股制度,讓馬雲及合伙人成為公司的最終決策者。
結果在紐交所上市之後,阿里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美元,對於香港資本市場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巨大的損失了。
李小加當時還對此惋惜不已,說是否同股同權,這關乎「香港市場未來競爭力」。
– 3 –
改革的「反對派」
很明顯,同股同權一直是香港市場的障礙。
李小加前後多次的表態,一直呼籲改革,一位業內人士對易簡財經(ID:ejfinance)表示,很明顯,港交所改革的障礙並不在港交所本身,而是香港證監會。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名叫歐達禮,1982年倫敦大學的法律學士,劍橋大學法律碩士,然後在香港工作超過20年,2011年出任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連任至今。
歐達禮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白人,深信傳統的力量,畢竟從19世紀開始,股份公司就一直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中佔據統治地位。有多少股份,就應該對應多少權利,所有股東應得到平等對待。
再說,香港也曾經嘗試過雙重股權結構,但效果卻不太好,AB股帶來企業管理亂象、侵害小股東利益等現象,隨後香港證監會宣布,廢除了AB股制度。此後「同股同權」一度被視作香港金融界的核心價值觀。
很多反對派都認為,香港對於投資者保護的方式並不足夠,同股同權做法可以控制大股東的管制行為,但如果放開同股不同權,大股東以很少的股份就可以控制整個公司,所以無實質性保障投資者利益的條款出來之前,不可以調整現行做法,這對中小股東不公平。
– 4 –
推動香港股市改革
同股不同權也許會有效率,卻似乎損害了一種「公正」的原則,公正在英文中為justice,而jus本身就是法的意思。
為了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度討論,港交所在北京找了一圈人,比如美團的王興、小米的雷軍等等,最後雷軍答應赴港探討。
2017年8月,雷軍一行到了香港。
比較有意思的是,雷軍一到香港之後,香港就高掛8號風球,宣布全港放假一天。素有勞模之稱的雷軍表示,應該頂着颱風召開會議,嚇了香港證監會一跳,因為擔心與會人員的安全問題,證監會還是堅持將會議延遲一天。
颱風之後的香港,雨過天睛。這次同股不同權大討論在港交所的會議室舉行,長長的會議桌一側坐着雷軍以及小米的高管,另一側坐着歐達禮和另外11名證監會成員,聽他用不太流暢的「雷軍」式英語,講述了一個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 5 –
金山的關鍵性轉型
故事的主角,是金山。
十年前的2007年10月9日,金山在港交所敲鐘。
然而,上市之後,金山卻一路下滑,業務股價都不斷下跌。面對危機,2位創始人求伯君和張旋龍,又把雷軍找了回來,雷軍提出,要救金山,還得往移動互聯網轉型。
可是,金山轉型的必要和移動互聯網的前景,只有雷軍看到了,股東們並不理解,他們認為轉型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前期股價也可能會跌,利益會受損。
但是雷軍只有10.3%的股權,搞不定董事會,於是,雷軍先是遊說求伯君和張旋龍,請求他們把股票投票權通過協議全權轉給自己,加上二人的投票權,雷軍有了22.89%金山投票權。
然後,雷軍自己掏腰包花了大價錢去二級市場增持股票,一口氣花了1個億,增持了金山2.4%股權,最後擁有28%投票權,終於成為金山最大單一股東,當時騰訊持股15.68%。
就這樣,雷軍擁有了絕對的話事權,才得以順利推進改革,雷軍隨後提出All in移動,WPS全面轉型移動互聯網,到2014年,WPS在PC端的市場佔有率僅有40%,而移動端卻達到了90%以上。
金山,終於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回憶起往事,雷軍動情地對歐達禮說,如果金山不轉型,可能金山就不存在了,而這次轉型,也是一個巧合,首先是創始人看到了,其次還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因為信任,兩位創始人願意無條件轉讓投票權,二是自己手上正好有1個億,能增持2.4%的股權,缺一不可。
但是,在諸多互聯網公司里,有多少創始人能同時匹配這2個條件呢?可以這樣說,寄希望於創始人這樣去拯救公司的概率,趨近於零。互聯網時代,變化非常快,中小股東不像創始人,他們看不到這些機遇與風險,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需要同股不同權,這並不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反而是保護了他們的利益。
– 6 –
港交所重大變革開啟
聽完雷軍的故事後,歐達禮陷入沉思。終於,雷軍在這個會議上說服了歐達禮,及其他香港證監會的成員。
會議之後,香港證監會便放棄了此前的主張,宣布同意同股不同權,港交所25年來最大的改革,正式開啟。
後來,在制定與確認港交所上市規則的過程中,雷軍與小米團隊也參與其中。也就是說,港交所同股不同權規則的出台,雷軍和小米也是重要的推動者之一,所以雷軍才能在正式實施上市規則3天後,就提交申請。
今年4月30日,港交所開始實施新的上市規則。5月3日,小米就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今年6月23日,李小加還在亞布力論壇上直言,港交所改革有一個「農民邏輯」:因為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了,我們要是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國上市了。
7月9日,小米登陸香港市場,終於成為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採取同股不同權的公司,關於同股不同權的爭論,也終於有了一個童話般的結局。
– 7 –
影響巨大且深遠
如此來看,無論是美團的王興、海底撈的張勇,還是華興資本的包凡,以及之後排着隊上市的公司,和前面已「扎堆」登陸的公司,這些受益於此次港股大繁榮的人,都應該感謝港交所制度改革的幕後英雄:雷軍。
雷軍為香港資本市場,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都作出巨大貢獻。這不僅是香港資本市場25年來一個重大的變化,也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重大的變化。
現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除了上交所、深交所,也包括港交所,三大市場的互通已經越來越頻密,越來越不分彼此。
非常明顯,中國資本市場錯失了阿里,但沒有錯失小米,沒有錯失美團,也不會錯失後面一系列互聯網公司。
有意思的是,9月26日,國務院也發佈文件,表示將推動完善法規,允許科技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治理結構,以及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看來,A股也要支持同股不同權了。
港交所改革「開閘」之後,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了。與港股市場的大繁榮相比,今年的A股市場可以用慘淡一詞來形容,這成熟的經驗就擺在眼前,A股市場再不改革,再不借鑒,真的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同股不同權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創業者的自由。未來,中國的創業者會更加自由,更加容易直接利用資本,同時又能避免股權過度稀釋,讓創始人繼續掌控公司話語權。而同股不同權也為中國的新經濟發展,奠定一大制度基石。
- 來源:小熊貓t 易簡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