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威生物,遞交IPO招股書,擬赴香港上市,中信、海通聯席保薦

2025年1月6日,A股上市公司邁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bwell (Shanghai) Bioscience Co., Ltd. (下稱”邁威生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邁威生物,於2022年1月18日在A股上市,股票代碼688062.SH。

邁威生物招股書鏈接:

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5/107064/documents/sehk25010602020_c.pdf


主要業務

邁威生物,成立於2017年,作為中國領先、並處於商業化階段的製藥公司,建立了具有競爭力的、多層次的管線產品組合,包括10個以上的藥物資產且覆蓋不同品種,專註於腫瘤和年齡相關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科等領域。
邁威生物的核心產品9MW2821(一種靶向Nectin-4的抗體偶聯藥物(ADC))體現了公司ADC技術的實力和在該領域的廣泛專業知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就臨床開發階段而言,9MW2821是中國開發用於治療尿路上皮癌的所有靶向Nectin-4 ADC中進展最快的,在全球僅次於Padcev(唯一經FDA批准的靶向Nectin-4 ADC),且其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進入宮頸癌關鍵III期試驗的靶向Nectin-4 ADC。公司正在進行9MW2821的多項臨床試驗,其中包括分別作為單葯療法及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尿路上皮癌的III期試驗、作為單葯療法治療宮頸癌的III期試驗、作為單葯療法或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II期試驗。
邁威生物的管線專註於創新葯,同時維持與已建立機制之間的平衡。創新藥方面:公司實施採用新路徑及先發優勢打造差異化藥物的策略。ADC是公司管線的關鍵組成部分。除核心產品9MW2821之外,公司還正在推進針對其他靶點的其他具競爭優勢的ADC候選藥物,包括7MW3711(一種靶向B7-H3 ADC)、7MW4911(一種靶向CDH17 ADC)。除ADC外,公司已建立豐富且具競爭力的產品管線,包括單克隆抗體、融合蛋白、小分子藥物等模態藥物,包括9MW1911(中國首個獲批進行臨床開發靶向ST2的自主開發候選藥物)、重組人源化靶向TMPRSS6單克隆抗體9MW3011(全球開發狀態領先的靶向TMPRSS6治療藥物)

邁威生物的三款產品君邁康®、邁衛健®R(腫瘤)、邁利舒®(骨科)已成功在中國上市。

邁威生物的收入來自藥品銷售、對外授權收入。

股東架構

招股書顯示,邁威生物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

唐春山先生、陳姍娜女士夫婦分別通過朗潤股權朗潤投資諮詢中駿建隆(員工激勵平台,唐先生為GP)真珠投資(員工激勵平台,唐先生為GP),分別持股35.18%、0.49%、5.01%、1.74%,合共持股約42.38%。

劉大濤博士,持股3.78%;

其他A股股東,持股53.84%。


董事高管
邁威生物董事會由10名董事組成,包括:
  • 5名執行董事:唐春山先生(控股股東)劉大濤博士(董事長、總經理)武海博士(副總經理兼研發總裁)胡會國先生(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桂勛博士(副總經理)
  • 1名非執行董事:吳玉鋒先生(海南拾玉私募管理合伙人)
  • 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秦正余先生(紫江企業(600210.SH)首席財務官、副總經理)許青博士(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趙倩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王芳女士(衡寬國際集團執行董事)
監事會3名:楚鍵先生、殷月女士、黃相紅女士
除執行董事外,高管包括副總經理李瀚先生,副總經理倪華先生,副總經理陳曦女士,副總經理華俊先生。


公司業績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23年和2024年前十個月,邁威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28億和1.60億元,相應的研發開支為人民幣8.36億和6.06億元,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10.59億和8.64億元。

中介團隊

邁威生物是次IPO的中介團隊主要有:

中信證券、海通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安永為其審計師;

競天公誠、達維分別為其公司中國律師、公司香港及美國律師

金杜、史密夫斐爾分別為其券商中國律師、券商香港及美國律師;

弗若斯特沙利文為其行業顧問。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上市、美國上市等境外IPO資訊,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香港上市中介機構排行榜:中金、普華永道、競天公誠、高偉紳,繼續領先 (過去兩年:2023 & 2024)
香港2024年:71家新股、募資875億,逾七成來自TMT、醫療健康、消費行業,目前共2631家上市公司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