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閩商觀察(ID:minsboss)
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中興、夏普、富智康、三星、TCL… ,他們依然還是飛毛腿(01399.HK)的客戶。在2018年上半年,他們為飛毛腿貢獻了 27.63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
坐擁中國手機電池第一個馳名商標、曾經的行業老大的福建名企飛毛腿,在停牌3年之後,終於迎來「高光時刻」——復牌了,然後股價上演高台跳水。
飛毛腿股價高台跳水
9月28日,在港交所停牌3年半的飛毛腿(01399.HK)終於達成所有復牌條件,正式恢復交易。
但帶給投資者的是一次重擊:當天股價「腰斬」。從停牌時的1.04港元,下跌至0.46港元,最低下探至0.40港元。
之後幾天股價繼續下跌,10月2日,股價下跌至0.34港元;
10月4日,下探至新低0.285港元,最終收於0.295港元;
10月5日,總算有了起色,上漲至0.32港元。
10月12日收盤時,股價為0.325港元,總市值在3.45億港元。較停牌之時的 11.34億港元市值,市值蒸發超過8億港元,市值損失逾70%。
行業領航者的前世今
飛毛腿,曾經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知名電池品牌,這個品牌名稱,源自於海灣戰爭一舉成名的飛毛腿導彈。
1997年,從黑珍珠大功率無繩電話貿易大賺一把的福建商人方金,開始進入製造業行業,並選中了當時剛剛起步的移動手機電池作為新事業的方向。
飛毛腿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方金
這個選擇,踩中了行業風口。
1997年,飛毛腿正式成立。之後,飛毛腿在方金的領導下,雖然面臨行業無序競爭等各種不利因素,卻從無數的對手中脫穎而出,為廈新、波導、NEC、西門子、聯想、康佳等10多家大型手機企業做電池配套。在此基礎之上,飛毛腿逐漸發展成為一家為通訊、IT、數碼3C等產品提供全面電池解決方案的電池行業最具品牌影響力的企業。飛毛腿,分別榮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等榮譽。
2006年12月21日,飛毛腿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以2.02港元的發行價發行2.6億股,募資總額為 5.252億港元。在得到資本的支持後,飛毛腿的業績也得到高速增長,品牌價值不斷提升,2007年,飛毛腿股價曾經摸高至3.71港元,市值突破40億港元。
2011年「飛毛腿、SCUD」品牌市場佔有率高達23.1%,成為國內移動電池當之無愧的領頭羊;2013年,飛毛腿手機電池總銷量突破了8億片,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
作為手機電池的第一品牌,飛毛腿得到消費者廣泛的認可。
曾經主攻手機備用電池
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企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技術迭代非常快速,哪怕企業發展好好的、沒有戰略失誤,也可能會被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擊敗。「青蛙做愛,秧苗遭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飛毛腿也「躺槍」了,因為市場變化太快了。
這個變化在2009年之後開始出現。
2009年11月,國內3G手機銷售量突破100萬台,這是歷史上首次單月突破100萬台,也是手機行業出現顛覆性的變化的起源,標誌着手機行業正式進入新時代。
智能手機時代來臨了。飛毛腿卻開始了下坡路。
當時飛毛腿的主營業務是備用電池。70後的人一定會記得,當時一部手機必然會有一個備用電池。但伴隨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移動電源基本上取代了備用電池。這給飛毛腿提出巨大挑戰,包括產品線的重新調整、銷售網絡的部署等。
面對市場變化,飛毛腿也開始嘗試進入不同的新興產業,如輕便電動車、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等,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這些新領域,飛毛腿無法達到之前的手機電池那樣的行業領導地位,更重要的是,飛毛腿需要時間,來進行革新。但市場不會給你時間的,這樣,飛毛腿的利潤在不斷下降。
突然停牌原因何在
2015年3月31日,飛毛腿發佈公告稱獲核數師馬施雲告知,除非公司聘請獨立第三方承擔額外工作,否則核數師可能不會承認公司2014年度的財務業績,故公司股份於2015年3月26日起停牌以待刊發2014年年度業績。
同年4月,馬施雲辭任,並指出在審核期間發現公司若干「不一致」的情況,包括以下3個情況:
1、未能透過網上查驗系統對彼等銷售交易測試中所抽查的所有增值稅發票進行核實;
2、未能核實後期調整的借記應收賬目及貸記銀行結餘(經調整後於2014年12月31日的銀行結餘與馬施雲於審核期間向銀行取得的銀行確認函所示結餘不相符);
3、未能核實後期調整的借記銷售、應付所得稅、應付增值稅及貸記銀行結餘及公司間往來賬目(有關調整與審核期間馬施雲所取得的納稅申報表、納稅通知書及銀行確認函以及彼等查驗時可用的營業賬簿不相符)。
2015年7月,港交所對飛毛腿施加復牌條件,包括對核數師指出的財務問題進行調查、刊發所有未發佈業績及知會市場所有重大資料等。
2018年8月1日,港交所再次對公司施加一項額外復牌條件:要求公司證明董事符合上市規則第3.08條對彼等預期的標準(即公司須證明董事符合與彼等擔任上市發行人董事一職相匹配的能力標準,以根據上市規則第3.08條的規定履行技能、審慎及勤勉職責)。
從2015年3月的停牌、到2018年9月的復牌,前後歷經三年半的時間。
業績可期方金增持
根據復牌的相關公告可以發現,在停牌期間,飛毛腿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6年營收60.06億元,凈虧損1.25億元;
2017年營收58.02億元,凈利潤1,988萬元,扭虧為盈;
2018年上半年營收29.57億元,凈利潤2,655萬元。
作為重組之一部分,包括飛毛腿創始人、原執行董事兼主席方金;原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郭泉增、以及四位原非執行董事集體辭任。
但方金依舊是公司的控股股東,持有飛毛腿48.84%的股份。
方金在2018年9月24日,增持了1800萬股公司股票,增持價格是1.04港元,也就是停牌之時的股價。
這說明方金本人對飛毛腿的未來,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未來飛毛腿能否重振雄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文來源於閩商觀察(ID:minsboss),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也談香港上市公司的再融資:IPO募資固然重要,但上市後的不斷再融資才最重要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香港IPO市場:2018年前三季,上市166家,募資2427億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