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億大健康市場,資本如何布局?醫院、醫美、互聯網醫療等賽道火爆

來源 | 華夏時報

「我剛開始做醫療的時候,中國醫療大健康市場規模還是8萬億,過了幾年,市場規模已經至少增長了50%。」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醫療行業併購主管合伙人、普華永道中國交易戰略及行業主管合伙人錢立強說。


普華永道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療大健康市場規模已達到13萬億,其中包含醫藥及CRO/CDMO、流通與零售、醫療服務、醫療信息化等多個子領域。


6月19日,主題為「擁抱創新務實發展」的第六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與投資年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在醫療健康產業價值投資與新生態發展分論壇上,錢立強回顧了了近十年以來的中國大健康產業併購活動,並展望了未來各細分賽道的投資熱點。


從醫院延伸到大健康的投資熱潮

自新醫改以來,中國大健康產業的投資熱情不斷提升,各賽道資本運作活躍。


錢立強表示,從2012年至今,中國大健康產業投資經歷了幾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2016年。「2015年以前,國家給了很多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投資。在2016年不僅有國內投資,還有很多跨境投資,把這一年份推到了投資的高峰。」


普華永道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醫院投資交易數量為26起,交易金額為22億元,而到了2016年,交易數量達到108起,交易金額達到161億元,翻了5倍不止。


「不過,資本進入之後,卻發現醫療投資沒有那麼簡單,退出不容易,投後管理非常複雜,所以投資的理念相對有所回落,進入到了理性投資或者說價值投資的區間。」錢立強說。


而到了2019-2020年以後,投資趨勢又發生了改革。「我們經常講『冰火兩重天』,大量醫院的投資都是併購型的投資,而且集中在頭部的企業。」錢立強說。同時,隨着資本意識到投資醫院本身具有一定投後整合的複雜性,就將目光轉移到大健康概念的賽道之上,包括體檢、健康管理、養老、檢驗檢測等。


疫情的到來也推熱了困境類投資及數字醫療。一方面,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發展困境、財務困境;另一方面,以互聯網醫療為代表的數字醫療也成為了投資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大健康產業的幾個細分賽道——醫院院外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療醫療信息化及大數據,發展進程各異,投資主題並不相同。以醫院為例,其已進入到了周期性階段,行業周期套利與行業整合成為主流;而對於互聯網醫療與院外健康管理來說,正處在初級階段,行業轉型發展是主旋律。


同時,錢立強指出,雖然近兩年受限於疫情,中國的海外併購相對停滯,但是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疫情有所好轉的話,中國的醫療行業走出海會成為一個主題。「一方面是進行國際協作,另一方面是去收購一些好的醫院資產,尋求境外的發展。雖然短時間內沒有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們看到了這個趨勢,我們認為在疫情後中國大健康產業會走出去。」


資本加速民營醫院整合,醫美崛起

大健康各賽道百花齊放,但不可否認的是,醫療服務永遠是其中的核心。因為民營醫院股權結構和退出途徑相對清晰,始終是貫穿投資的主旋律。


以2020年為例,普華永道數據顯示,當年與醫院相關的交易數量一共91起,交易金額120億元,相比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交易金額佔比達76%,交易數量佔比達88%,是絕對的主流。


「從2020年到2021年5月,一共披露出來的大健康產業交易總額是888億,其中醫院相關的是207億。」錢立強說。這些交易趨勢明顯,一是營利性醫院控股型收購增加。2013年,控股型醫院交易佔比僅有37%,參股型醫院則達到了63%。但是,在2021年前五個月,控股型醫院交易佔比上升至58%。


營利性醫院控股型收購增加,一方面是因為,非營利性醫院轉營利性受阻,營利性醫院牌照成為市場稀缺資源。另一方面,營利性醫院的公司體制,在並表、轉手出售、上市退出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我們認為,在醫院領域,更多的企業願意做控股的投資,主要解決的是頭部整合和核心價值效益實現的問題。而對於其他的消費領域包括數字領域,財務投資人更多,他們更願意賭一些賽道的發展和管理層的開拓能力。」錢立強說。第二個趨勢是,上市公司集團化、連鎖化加速。「現在民營醫院正面臨發展的新機遇,未來2、3年將迎來行業整合,大浪淘沙。已經上市的醫療企業有很多的優勢,它們具備體系化的整合能力,效率高,特別是有專科特長的企業,可以為被收購醫院,在學科技術、人才管控、品牌導入等方面賦能。這些上市公司具備經驗,也有募資的能力,以及明確的資本退出的路徑,會成為未來2、3年內行業整合的引領者。」


典型的一個案例是,今年4月及5月,海吉亞醫療相繼用17.36億元、6.42億元收購蘇州永鼎醫院、賀州廣濟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第三個趨勢,前幾年熱門賽道集中在眼科、婦幼、口腔等,但在2021年,醫美、輔助生殖卻成為了最受歡迎賽道。普華永道數據顯示,2013-2021年前五個月,醫美的交易規模為45億元,在眼科、婦幼、口腔等十個專科領域中,佔比為14%。其中,大部分都是今年的貢獻——2021年前五個月,醫美的交易規模就達到了11億元,佔比高達38%。


「這些消費型、服務型的醫療,醫保佔比很低,定價自主權比較大,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並且醫美、輔助生殖都有牌照,現在在市場中,牌照業務有一定獨佔性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個領域會在過去的這幾個月受到投資界特別關注。」錢立強說。


數字醫療,火爆之下何時變現?

錢立強亦提到了一個近期投資非常火爆的領域——數字醫療。


數字醫療企業可分成兩類,一類是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好大夫在線等ToC求醫問葯的公司,另一類則是為為toC的玩家或者醫院的互聯網化提供數字化信息化解決方案的ToB公司,它們均在資本市場上得到了青睞。


實際上,早在2015-2016年,數字醫療即受到資本熱捧,但是當時商業模式無法落地,企業難以盈利,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而疫情則為這些企業帶來了利好,線上問診終於得以與醫保對接,政府鼓勵下,互聯網醫院紛紛湧現,行業迎來「第二春」。


不過,錢立強坦言,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仍處於流量獲取紅利期和流量變現初期,行業仍在探索解決方案的最佳時間並積累「Know how」。


「這個行業太新了,在國內沒有什麼成功的個體案例。最開始從查大夫、預約挂號,後來發展到輕問診、在線藥房,現在還有首診、醫保的打通。雖然越來越多的大健康產業的玩家都在講互聯網戰略,但是據我們統計,在線的問診量僅佔總問診量的6%,大部分還是消費類的,在線上銷售的處方葯,僅佔總銷售量的不到8%,線上器材的銷售僅有17%左右。相比美國,中國的數字醫療和互聯網醫療還是有很多可滲透的空間。」錢立強說。


而那些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企業,其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數字化生產模式尚未真正建立。錢立強表示,理想的場景是能夠打造一個一體化的服務,院內院外協同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隨訪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對數據的質量、算力、互聯互通,特別是我們的醫療服務人員對這種新的模式的接受程度的要求其實都很高,而現階段大部分企業是做數據的採集、收集數據的精細化管理,包括做一些增值服務或者醫療消費的深耕,做一些用戶畫像,沒有把數據和醫療服務結合起來,真正做到醫療服務的質的變化。」


「互聯網醫療,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行業將來一定會有發展,但問題是誰會先跑出來?以什麼模式跑出來?初創企業需要證明『不賺錢如何活下去』,頭部企業需要證明『高估值如何撐下去』」錢立強說。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衝刺IPO,民營醫院你準備好了嗎?
雍禾醫療,中國最大的植髮機構,遞交招股書,擬香港IPO上市
微醫,遞交上市申請,擬香港IPO上市
朝聚眼科,擬香港IPO上市,2021年第一家在香港遞交招股書的內地企業
中國口腔,來自浙江溫州,再次遞交招股書、擬香港IPO上市
國丹健康醫療,在廣東擁有5家醫院、就診總人次排名第 7 的民營醫院集團,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
中資、外資、港資券商,過去兩年(2019&2020)的保薦數量及IPO募資表現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9年6月-2021年5月)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