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指公司擬改革,成份股或增至80隻

https://www.hsi.com.hk/static/uploads/contents/zh_hk/news/consultations/20201222T000000.pdf


恒生指數公司昨日公布的《優化「恒生指數」持續成為香港市場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場基準之建議》諮詢文件,就改革恆指向市場展開為期一個月諮詢,至2021124日,結果將於明年2月公布。


恆指公司建議從五方面大幅改革,包括把藍籌股數目由現時52只大增為65只至80只、每隻成份股的權重上限將劃一為8%、按行業組合挑選成員、香港公司占藍籌股數目約25只,並且可迅速納入新上市的大型股份。


恆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表示,建議方案在昨日公布前未有向市場進行初步諮詢,但相信與市場想法吻合,期望市場給予正面反應;若建議方案獲得支持,可望在諮詢結果公布後一年內完成增加成份股數目。他又提到,若果增加成份股數目,指數的模擬單向換手率料約15%至20%,加上在一年內分批增添成份股,相信不會為市場帶來大幅波動。


12行業分6組挑選成分股

在新建議下,恆指的選股將由現時按市值及成交額排名,改為先把合資格股份劃分成12個行業,再歸納為6個組合,然後按各行業組合的目標覆蓋率來挑選成份股。黃偉雄估計,日後可能會有個別藍籌股市值較部分不同行業的非藍籌股為低,主因該藍籌股在其所屬行業具有代表性,因而入選。他解釋,此舉能擴大不同行業在恆指中的代表性。


據恆指公司的模擬測試,日後金融業在恆指的權重佔比將由現時43%,減至約34%;信息科技業則會由現時不足24%,提升至約28%;非必需性消費品及醫療保健行業的權重會由7.4%及3.7%,分別擴至最多約9.3%及5.3%。


同時,藍籌股數目或會由現時52隻,增加為65隻至80隻不等。恆指公司表示,若按行業組合挑選成份股,有需要增加成份股數目,始能提升指數整體覆蓋率,令各行業代表性達到合理水平。


個股權重上限至8%

恆指公司亦建議取消納入藍籌股的最少上市時間要求,意味日後大型新股毋須待上市最少3個月至24個月不等,始能晉身藍籌。黃偉雄稱,建議與國指及恒生科技指數的快速納入機制有別,合資格的大型新股仍須獲指數顧問委員會批准,並在季檢時始獲考慮納入。


為保持恆指作為代表香港市場的指數,恆指公司建議,香港公司日後在成份股內維持約25隻。雖然本港公司的成份股將保留一定數目,但往後藍籌股數目若增加到65隻至80隻,本港公司占指數權重會由現時約42.2%,減至38.4%及34.9%。


當藍籌股數目增加後,個股權重上限會劃一至8%。在新建議下,騰訊(00700)及友邦(01299)的權重將會下降,阿里巴巴(09988)及美團(03690)的比重則有望調升。


納入更具代表性公司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出,雖然恆指已加入新經濟股,但整體仍側重於舊經濟股,未能有效反映市況,「好像之前阿里及騰訊等新經濟股股價不斷升,恆指卻倒跌,顯示恆指偏向舊經濟股為主。」他同意恆指進行改革,亦認為增加成份股數目有助納入更多具代表性的股份,令恆指更能反映港股情況。


南方東英ETF首席策略師李雪恆稱,恆指改革後成份股數目將會增加,預期機構投資者現持有的部分股份日後或會被納入成藍籌,其投資組合與港股走勢的關聯度因而增加,他們屆時可選用恆指相關的杠反產品作風險對沖。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提醒,「染藍」憧憬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不應單憑此點而忽略基本因素買入股份,但以恆指公司有意透過納入,讓更多股份成為恆指成分股,以提高一些行業的「覆蓋率」來看,市值大及成交活躍的內需股及醫藥股可值得留意。他續稱,一旦大熱新股連最少3個月的上市時間要求也落實被免除,炒風勢更加熾熱;同時一些目前權重敬陪末席的藍籌,失落桂冠的危險降低。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恆指公司:越來越多科技公司赴香港上市,有望成旗艦指數

恒生指數:仍定位大中華,拒納外國公司,「同股不同權股」指數權重上限5%

香港IPO市場(2020年前十個月):上市120家,募資2,491億港元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8年11月-2020年10月)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