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東網
隨着中國金融業歷史性對外開放以吸引更多外國資金流入,部分全球性銀行搶人迎商機,中國的金融人才爭奪戰愈趨激烈。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的外資控股券商已達7家。其中,3家為新設立的合資券商,包括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中)等 ;其餘4家為外資股東通過提升持股比例獲得控股權,包括瑞銀證券、瑞信方正、摩根華鑫、高盛高華證券。
外媒報道,瑞信計劃在五年內將在華員工數量增加一倍;瑞銀則計劃將在華投行員工人數擴大至400人;高盛計划到2025年將在華員工數量增加一倍至600人。
瑞信(Credit Suisse)本月在中國招募了十幾位分析師,其中近半原來就職瑞銀(UBS)。瑞銀亦已從國際和本土企業挖角約40多人。摩根士丹利則已將一支團隊搬至內地,並僱用約20名員工。
瑞信已從瑞銀挖走頂級分析師Alex Liu和Tracey-Ruth Sun領導研究業務,去年還挖走瑞銀時任研究主管Erica Poon Werkun。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說,瑞信7月份在合資公司裁減約30名銀行家,以便為新人才騰出位置。
瑞銀(UBS)今年以來已招募了約200人,其中包括來自瑞信等至少5家券商的44名銀行家、分析師和支持人員。瑞銀把董事總經理Grace Chen從香港調到北京,領導科技、媒體和電訊銀行業務。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過去的幾年,則是讓高管往返上海,幫助糾正其虧損合資企業的問題,目前已將自己的人手安置在最高層職位上。消息人士說,除了招進20名銀行家和研究分析師外,該公司今年還把7名高管調入了中國公司。
不過,摩根士丹利也有人離職,其中部分人去了中金公司,凸顯出外資銀行面臨的困境。消息人士說,摩根士丹利的中國合資企業最近走了6位銀行家,包括兩名執行董事和一位參與其今年最大交易的銀行家。部分原因在於該公司未能向某些高管和銀行家支付獎金及交易量減少。
分析師和銀行家表示,中國的券商提供了更快的晉陞機會。
據悉,瑞銀、摩根士丹利和瑞信的發言人均不予置評。
招聘公司Hudson駐香港的區域主管Sid Sibal直言,「某些大型全球性銀行肯定在打人才戰」。他指出,在中國可以從大型投資銀行挖走的人才數量有限,因此他們只好打破常規思維。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IPO市場(2020年前八個月):上市91家,募資1,477億港元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8年9月-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