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香港交易所就已與中國證監會等內地監管機構、中登公司和滬深交易所圍繞H股「全流通」相關安排開展了密切的溝通和協調。在此過程中,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先生一直積極推動有關政策發展,並親自參與了H股「全流通」從試點到全面推開的溝通協調、方案設計等相關重要工作。本期IPO 快訊特別邀請毛先生就H股「全流通」業務的影響及最新進展同大家進行分享。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於2019年11月正式宣布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市場反響熱烈,也對「全流通」具體政策細節給予了高度關注,認為H股「全流通」將會為內地發行人和投資人帶來極大便利,從而帶動新一輪內地企業以H股架構上市的熱潮 。
H 股「全流通」的全面推開將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好處?
毛志榮:從發行人的角度來看,「全流通」將提升H股公司的流動性水平,給公司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將進一步增強香港市場對內地發行人的吸引力。
從市場角度來看,「全流通」全面推開有助於提升香港資本市場整體規模和質量。首先,「全流通」將進一步擴大香港市場的流通市值規模:截至2020年6月底,單H股公司未上市存量股份市值約合1.5萬億港元,相當於香港上市股份總市值的近4%1。另外,「全流通」可減少內地擬發行人境外上市前的重組成本,為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共同提供的多種選擇,將進一步提升內地企業選擇以H股形式赴港上市的積極性。最後,「全流通」還可以為香港市場開發更多H股相關的交易產品(比如權證、ETF等)提供便利條件,進一步豐富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工具選擇,吸引更多國際流動性匯聚。
您認為在「全流通」全面推開的現階段,主要關注的監管重點有哪些?
毛志榮:「全流通」機制是內地監管機構通過大量的調研,參考了滬深港通等模式,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形成的,其中比較能體現內地監管關注重點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
首先是要確保跨境資金在資本項目下有序地流動。「全流通」機制下,相關股東的證券、賬戶和賣出後迴流的資金都能夠做到一一對應
-
其次是明確了「全流通」申請需以符合行業監管政策、外資准入等為前提,保障了內地行業監管等要求的落實
從2018年三家試點公司以及「全流通」改革全面推開後的進展來看,以上兩方面監管關注重點的要求均已得到滿足,也為「全流通」業務的平穩運轉奠定了基礎。
2018年順利完成三家H股公司「全流通」試點後,中國證監會在2019年11月宣布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目前已有約161家已上市公司遞交了申請,這一數字是否符合預期?
毛志榮: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全流通」業務指引發佈後不少公司陸續遞交了申請,既有單獨申請「全流通」事項的,也有和增發等事項一同申請的。目前來看,有6家1已上市公司已公告申請獲批。
現在香港市場還有近160家H股公司存在境內未上市股份,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企業關注並提出申請。
隨着內地註冊制改革陸續在科創板和創業板開始試點,您如何看待未來香港交易所與滬深交易所之間的關係發展?
毛志榮: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優勢互補,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香港交易所多年來一直積極與滬深交易所共同努力,服務於中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隨着註冊制的實施,A股各板塊將可實現更好發展,有助於培育出更多優質內地企業,切實為實體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了,自然會產生更多對資本市場服務的需求,三家交易所也將獲得更多共同發展的機會,關係也將更加密切。
同時必須看到,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在制度設計和投資者習慣等眾多方面存在差異,滬深港通機制就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滬深港交易所和結算公司間的合作克服了兩地市場之間的差異,真正為內地和國際投資者投資對方市場提供便利和保障。另一方面,內地推出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措施也將有助於內地資本市場監管機構和交易所更清晰、更直接地理解香港的制度,為未來開展更多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A + H股雙重上市的興趣日益增長
最近我們觀察到正在探索A+H股雙重上市可能性的A股上市公司成為趨勢,在香港上市的若干H股上市公司也已經發佈在A股市場雙重上市的計劃。我們更留意到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為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領域的公司帶來了新的業務發展機會,該領域的公司對雙重上市的計劃也因此給予更多的關注。
自1 9 9 3 年以來,中國內地的發行人陸陸續續登陸到香港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總額高達7 萬億港元。截至2 0 2 0 年6月底,香港共有12 6 5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其中2 8 1家為H股公司,約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5%,以及2 0 2 0年交易額的25%。
A + H雙重上市的優勢
來自中國內地的公司可以通過利用H股上市而獲得國際資金並接觸到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且無需更改其註冊地。香港市場不僅向公司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也同時為公司的業務拓展提供了所需的國際化標準和知名度。
內地企業通過H股結構上市無需搭建海外架構,這與在海外註冊成立的中國公司(紅籌股)相比,可以大量節省上市準備過程中的時間和成本。
H股結構發行人可直接在內地A 股市場做雙重上市,包括新三板,在符合上市規則的基礎上對公司的行業和市值沒有額外要求。H股結構發行人亦可根據雙方市場的交易情況,審核機制以及對融資需求的急迫性自主選擇雙重上市的順序(即「先H後A」或「先A後H」)。
「A + H」發行人自動被納入滬深港通機制,發行人可以在觸達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的同時,繼續利用香港作為連接國際市場的平台,幫助公司的全球品牌定位,跨國併購以及業務合作。
同時擁有境內與境外上市平台可以為來自於中國內地的公司滿足其在全球範圍內的融資和業務發展需求:
-
募集新的資金
-
擴大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基礎,並通過擁有廣泛多元的投資者基礎來獲得更多的流動性,提升公司的股價表現與價值
-
為投資者提供可利用地域多樣性的機會,以管理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
-
便利企業國際化運營,提升國際知名度
香港 IPO 市場(2020年前七個月):上市 88 家,募資 1,321.42 億港元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8年8月-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