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要來。
上周五,地產圈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萬科收購泰禾股份,
另一個就是阿里進軍房產板塊。
7月31日晚,阿里和易居宣布戰略合作,包含兩大動作:
1、阿里增持易居股份,將成為易居第二大股東;
2、投50億成立合資公司,阿里佔85%,易居佔15%,該公司將成為阿里國內房產業務的唯一主體。
3、雙方將共建線上房產營銷平台,和數字化全鏈路交易平台,實現房產線上線下交易生態閉環。
關於互聯網巨頭進軍房產,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這些年阿里、騰訊、京東、小米都曾有相關傳言。
這麼多年喊狼來了,如今,狼真的來了。
7月下旬,貝殼提交IPO申請,讓人們看到房產交易市場這一萬億級金礦。
貝殼和鏈家的創始人左暉,曾在2019年新經紀峰會上稱:
新房市場未來5年會從15萬億萎縮到12萬億甚至會更小,而二手房市場會從六七萬億增長到10萬億。新房12萬億中,我們預計超過50%是經紀的市場。
事實上,在開發商群體內,多數房企對未來市場規模的變化,缺乏敏感性。
多數地產人還以為能夠舒舒服服干住宅,卻沒意識到行業轉折點已經到來。
在很多行業大佬的觀點中,地產行業從增量時代到存量時代,新房市場規模將出現下滑,是必然的趨勢。
今年6月,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在中城聯盟的線上分享中也表示:
從2020年到2030年,房地產市場銷量將會在頂部徘徊一段時間之後逐步下降,到2030年新房銷量回到2008年的狀態,估計會在7億平方米左右。
也就是說,未來5年,新房市場規模將下滑20%,未來10年,新房市場規模將大幅下降一半以上。
與之對應,今天一半以上的房企都將出局或死掉。

貝殼招股書顯示,其2019年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已經達到2.1萬億元,交易量突破220萬筆,是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台,也是中國第二大商業平台。
騰訊與貝殼的聯姻,讓頂級商業平台阿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因此,阿里上線拍賣平台,開始介入房地產資產交易領域。
今年上半年,阿里拍賣已覆蓋千萬購房者,有報道稱其資產拍賣累積成交金額超3000億,這個數字相當於萬科上半年的銷量。
本次,阿里強勢入股易居,並投入50億成立阿里主導的合資平台,帶給行業巨大的想像空間。
例如,將易居現有的線上售樓處和線下交付團隊,與天貓平台打通,運用阿里巨大的流量給開發商導客。
或者,通過支付寶進行房產網上交易,讓用戶有更好的支付體驗,甚至在花唄上還房貸,打造萬億級金融市場。
對購房者而言,疫情大幅加速了人們對於在線看房、線上認購的接受度,房產交易線上化的進程在提速。
這時,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入局,
運用流量優勢和技術優勢,顛覆和改變房產交易流程,條件已經成熟。
就在與易居的合作公布前,阿里房產板塊已經開始招兵買馬,在其官網的團隊介紹中,是這樣描述:
通過互聯網產品創新的方式,為房產行業帶來變革,讓人人能夠在阿里房產上輕鬆買房。
面對野心勃勃的阿里騰訊,開發商將逐步淪落為弱勢群體。
房產交易將越來越依賴線上流量和線下渠道團隊的配合,正如今天貝殼被房企詬病一樣:
被綁架的開發商,只能接受渠道高傭金。
試想一下,當用戶買房時,習慣性的先去天貓搜索,在線了解項目信息,大致滿意後才去線下看房。
這個習慣一旦形成,不僅對房企銷售形成綁架,也會加速中小開發商的淘汰。
這一天到來時,開發商就真的成了銀行和渠道的打工仔。
來源濤哥雜談
恒生科技指數:30家中,千億港元以上市值11家,騰訊、阿里系14家,普華永道審計19家
香港 IPO 市場(2020年前七個月):上市 88 家,募資 1,321.42 億港元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8年8月-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