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網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金融行業,自2020年初以來,香港交易所已接獲10家證券行在交易所停止營業的通知。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徐聯安表示,將有愈來愈多證券行因經營困難而主動交還牌照,預測今年有超過30間結業,冀港府能支持證券行業,如支持其他受疫情影響的界別一樣。
疫情重創投資情緒
據港交所數據,2019年有22間證券行停業,2018年及2017年分別有7間及4間。
香港證券業協會在今年1月15日至2月3日進行問卷調查,並收取129份響應。結果發現,有54%受訪會員表示公司今年業務將維持不變,約12%將縮減業務,僅34%認為會擴張業務,反映券商或有裁員機會。另外,有84%認為公司不會增聘人手。
有35%受訪者認為減免印花稅能改善經營困境;33%認為降低交易費用有效;完善現有資助計劃及資助人才培訓,分別佔19%及13%。
他又透露,有會員反映目前經營困難,C組經紀(即排名65後)占今年整體交易量7%,反映小型證券界正在萎縮。
對於早前證監會減免今年的牌照費,有76%受訪會員表示歡迎。徐氏指,雖然這並非是能「起死回生」的措施,但有助減低券商經營成本,由於一個牌照費每年約4,000多元,不少券商持有多於一個牌照,換言之牌費成本動輒約1萬元以上。在現有困境下,認為港府可向券商發放一筆過津貼,以解業界燃眉之急、保經紀「飯碗」。
增值服務、科技化自保
他又建議,業界人士要自保,可從改變經營模式、科技化着手。證券行難以單一靠傭金收入維持業務,認為可加入增值服務,如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本港具備專業人才的財富管理服務,這亦有助增強本港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另外,業界亦可從科技化着手,愈來愈多投資者轉用網上交易作買賣,證券行加入科技元素,可便利客戶、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對於有業界人士建議恢復經紀最低傭金。徐氏指,相信「無人會嫌錢腥」,但認為現時大環境正處去經紀化,對客戶而言,冀能有「平、靚、正」服務,若要收佣金費用,業界亦須提高服務。
張華峰冀政府向券商及持牌人士發放資助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與經民聯議員,更聯名致函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建議包括向逾4.4萬名持牌人士,每人提供2,000元特別資助;向近800家港交所參與者的持牌機構,發放每家5萬元的特別補助金,以解燃眉之急。
張華峰指,將於下周再與司長會面,直接提出要求,希望司長能予正面響應。
香港證監會:寬免2020-2021年度牌照費,涉約1.175億港元
2019年香港保薦人表現大比拼,中資 vs 外資 vs 港資,券商應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