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引入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已逾一年有多,有7家公司選擇來港上市,當中各家公司定價策略及上市後表現各有不同,華興資本(01911.HK)董事總經理兼醫療與生命科技事業部負責人謝屹璟表示,生物科技公司與傳統產業的公司估值體系完全不一樣,生物科技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為公司團隊、平台技術及重磅葯(blockbust drug),冀香港資本市場可在一至兩年後對此類公司的定價可以變得成熟。
最重要資產乃團隊技術、重磅葯
生物科技公司是最「燒錢」的行業之一,在未有成功研發及商業化藥物之前都需要大量資金,今年私募基金的活動減慢,對於資金需求極高的生物科技公司或有影響。
謝屹璟直認,今年私募投資市場出現「冷卻(cool down)」,不論在投放金額的速度及數量,都比去年同期減慢約20%到30%,投資者的投資標準提高,生物科技公司除了要有上述的條件外,更要走得比同業快,才可以吸引到資金,「資金還是有,只是愈來愈專業化」。
謝屹璟稱,對於有意上市集資的公司而言,香港及上海科創板開放予生物科技公司必定是好消息,因為最起碼多了選擇,不如以往只有美國納斯達克,不過最重要的始終都是上市地點的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投資者願意投資在公司身上。
投資者見家族辦公室身影
他又指出,投資者對生物科技公司的認識加深,亦更加願意投資到認為有前景的公司,當中亦有見家族辦公室的身影,主要注資的時間會在風險創投或上市前融資階段,至於待公司上市前才注資往往價格都會較高,謝屹璟認為雖然價位高,回報時間相對卻較短。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就某生物醫療公司的招股書,看科創板與香港招股書中風險披露的差距
李小加:香港依然是亞洲區內的首選上市地,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生物科技企業上市地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