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信報
港交所(00388)自去年4月開始准許「同股不同權」企業在港上市,但目前仍只容許由合資格的創辦人持有較高投票權的股份。據悉,港交所冀於今年下半年推出企業版同股不同權的諮詢文件,對是否應擴闊機制,容許以公司身份持有不同投票權股份,向市場收集意見。
港交所承認正擬定草稿
港交所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暫未就企業版同股不同權諮詢訂下具體時間表,並說:「我們正着手於諮詢文件草稿的工作,暫沒有特定時間表,但期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夠推出。」
企業版同股不同權原定於去年7月諮詢市場,在推出前卻突然被煞停。港交所當時解釋,由於剛引入同股不同權,對是否進一步擴大該機制應再深入考慮,故暫時不按原定計劃展開企業持有不同投票權股份的市場諮詢。
雖然港交所去年未有如期推出相關諮詢,然而並未放棄相關構思。港交所主席史美倫早前接受訪問時,曾以建橋作比喻:「既然(建橋)到最後十碼,是否應完成?當然。」明言會繼續推進企業版同股不同權諮詢。
證監會主席雷添良亦曾表示,已經就企業版同股不同權的諮詢文件給予意見及準則,交由港交所決定推出市場諮詢的時間。
與此同時,市場一度傳出,騰訊(00700)及阿里巴巴等巨型科企,一直積極遊說港交所向企業版同股不同權「開綠燈」。
彭博於2月時曾引述消息報道,騰訊及阿里所投資的多間公司能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故他們向港交所表達,希望能用企業身份持有較高投票權股份,日後其投資的子公司分拆上市後,仍能永久保有其控制權,不致被公眾股東攤薄。
大型企業管治佳 小股東得益
瑞銀亞洲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兼大中華區聯席主管李鎮國認為,企業版同股不同權理應是本港同股不同權機制的下一步發展階段。
李鎮國指大型企業多數擁有良好的企業管治,若能由他們持有不同投票權股份,對小股東利益而言是一種保障。他又說:「個人(股東)同企業(股東)不應該有分別,其他國家沒有這個限制,沒理由香港要有限制。」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伙人歐振興指出,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權已經一年,現時只有兩間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相信投資者仍需要時間理解該類企業。
入港股通有利市場討論
他提到,待同股不同權企業於7月獲納入「港股通」後,料有更多投資者可參與買賣,從中能更加了解該類企業,到時或可締造更成熟的市場環境去討論是否進一步引入企業版同股不同權。
首家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小米集團(01810)去年7月掛牌,上周五股價收報12.02元,較招股價「潛水」29%;第二隻同股不同權股為美團點評(03690),在去年9月掛牌,上周五收市價56.8元,低招股價18%。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IPO市場:2019年第1季,上市 43 家、募資203億港元,上市申請 115 家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