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今年2月收購了一間金融科技服務公司(深圳市融匯通金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目的不為做風險投資或獲利,而是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市場特殊問題的解決方案,港交所未來或會進一步收購科技公司,以提高交易所科技實力。他補充,其實一直都有投資不同的初創企業,但金額很小,只專心注資解決方案,目前市場上相關的科技公司並不多,收購一間大型科技企業的意義亦不大。
李小加日前在深圳出席論壇時表示,港交所收購時需要考慮,被收購公司的技術能否轉換成港交所自身的科技實力,亦會着重保留科技公司的自主性,不會將公司變成港交所的IT部門,才能保留科技公司的競爭本性。李小加又指,目前不少市場基建停留在20多年前,與科技發展格格不入,期望透過新技術改變市場運作模式,會繼續運用資本尋找能夠解決市場問題的技術公司進行投資或戰略合作。
另外,李小加早前提到大數據已成為驅動下一次技術革命和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而且,大數據很有潛力成為金融市場的一大新的資產類別,通過大數據的交易和共享,人類可以更快更好地進行技術革命推動社會進步,亦為交易所的發展提供全新的機遇。
未來AI讀上市文件找出風險
李小加表示,目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還未能吸引到足夠資本。目前出現一些數據孤島,很多數據只能在孤島上使用,絕大部分數據被閑置,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他認為,數據愈多樣,愈共享,就愈有價值。
對於5G發展,李小加相信,在5G時代,中國會出現新的交易模式。中國最終會縮小資本和數據的距離。他認為,政府一定要透過與市場一起形成價值體系。透過具公信力的組織,通過技術設立標準,保護權利,使得資本和數據結合發展。
他又說,現時上市科需要閱讀大量文件,希望將來能運用人工智能處理部分程序,甚至系統性地找出新上市公司的潛在風險。
再提及數據交易所概念
港交所去年下半年宣布與Digital Asset合作,研究滬深港通的北向交易中使用區域鏈技術。現時全球趨勢採用T+ 2甚至T + 3的高效市場交易制度,但內地T + 0交易模式為金融機構投資內地帶來較大挑戰,應用區塊鏈技術有助海外投資者處理互聯互通的交易。李小加指,現時未決定是否在北向通使用區塊鏈技術,暫時仍處於中期考慮階段。
李小加最後又再提及數據交易所概念,指數據在未來5年可成為新的資產類別,希望交易所可以在短期內建立一個生態環境,構成新型經濟形態。他會後指,數據交易所要視乎科技的發展,以及業界的合作,需要「慢慢來」。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IPO市場:2019年第1季,上市 43 家、募資203億港元,上市申請 115 家
中國內地企業2018年度香港IPO上市報告 : 上市111家,募資2738億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