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CEO相繼離職,中信里昂證券不再「中西合璧」

來源 | 華爾街見聞

編輯整理

主席、CEO相繼離職,中信里昂證券不再「中西合璧」

中信里昂證券(CLSA)高層人事持續震動,公司一、二把手在近半個月內相繼宣布離任。這家曾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投行」的中資券商,目前深陷併購後的文化差異和母公司中信證券人士動蕩帶來的漩渦之中。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香港中信里昂證券首席執行官施立宏(Jonathan Slone)在服務該公司三十年後,毅然宣布辭職。他是近一段時間來,繼董事長唐臻怡首席運營官Nigel Beattie後,第三位出走的高層人員。


據悉母公司之前展開一系列調整

中信證券最近展開了一系列調整,包括人員和薪酬結構。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國國有母公司採取措施加強對公司的控制後,施立宏已經辭職。這些因消息沒有公開,而不願具名的人士稱,施立宏於上月底遞交了辭呈。他們表示,此前,中信里昂證券2018年的獎金規模下降了大約60%,而且中信證券最近展開了其他一些調整,包括人員以及中信里昂證券的薪酬結構。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裂痕的背後是雙方之間長期不滿的積累,有制度方面,也有個人方面。比如中信認為相比於帶來的業務量而言,這些香港銀行家的成本過於昂貴。文章援引中信人士表示,在不同背景下,這更多的涉及成本結構和最佳策略,但是不可避免地將被描繪成一場文化衝突。

從1988年起算起,可以說施立宏的整個職業生涯幾乎都是在里昂證券度過的。1988年,施立宏加入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擔任區域研究總監;1991年,他移居紐約建立了里昂證券的美國業務。2005年9月,施立宏回到了亞洲,負責里昂證券的全球經濟業務。

2012年7月20日,中信證券宣布,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中信國際將以12.52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里昂證券100%的股權。自2007年起中信證券就積極謀求海外擴張,但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其與貝爾斯登的合作在2008年擱淺。

在中信和里昂的收購中,有媒體表示,時任里昂證券CEO的施立宏和時任中信證券副董事長的殷可成就了這段「聯姻」。香港《亞洲貨幣》雜誌2012年7月的一篇文章稱,兩人一同前往巴黎和北京,以便說服公司高管和監管機構批准這筆交易。

不過這筆收購也曾被市場質疑估值過高。經濟觀察報2012年8月的一篇報道指出,投資者曾屢次詢問收購里昂是否作價過高,因為當時里昂證券市凈率為1.7倍,而中信證券港股上市時作價僅1.2倍,即里昂較中信有42%的估值溢價。

另一方面,管理與文化上的差異也成為當時市場擔心併購能否成功的因素。中國經營報在當時援引業內人士分析,管理層和核心團隊是全球性投行最關鍵的資產,如果留不住人才,對中信證券的國際戰略毫無意義;同時里昂證券內部的文化也非常法國化,如何與中信證券偏國企化的風格融合,難度非常大。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2018香港IPO中介團隊排行榜

2018年香港IPO百億中介榜中榜

中國內地企業2018年度香港IPO上市報告 : 上市111家,募資2738億港元

2018年香港IPO市場:上市218家,募資2864億港元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

主席、CEO相繼離職,中信里昂證券不再「中西合璧」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