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第一財經
作者 | 張苑柯
簡介:作為現代商業社會的「財神」,這些交易所掌門人的一舉一動,則預示着未來全球證券交易所競爭格局的發展方向。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正月里辭舊迎新萬物逢春,除了除夕和初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接財神。各家各戶從置辦酒席到微信朋友圈各種「迎財符」,這一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正以多元的形式被大家記住併流傳。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一種主管財富的神明,所謂財神,必是離錢最近、辦事公正;可定大策,亦可掌乾坤。而古往今來被稱為財神的並非只有一人,正五位尚有王亥(中)、比干(東)、柴榮(南)、關公(西)、趙公明(北);四面八方一中的九路陣容還包括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范蠡(東南)、劉海蟾(西北)。
如若按全球總市值規模前列的證券交易所來看,不僅囊括了全球最優秀的上市公司,還是支撐和聯通全球金融、資本的重要樞紐。有趣的是,若攤開世界地圖,以北京為中心,香港交易所集團(南)、日本交易所集團(東),紐約證券交易所(更遠的東)、倫敦證券交易所(西)多年來已織成一張巨大的網絡,連着千家萬戶,維繫着數以萬億計的交易。而作為現代商業社會的「財神」,這些交易所掌門人的一舉一動,則預示着未來全球證券交易所競爭格局的發展方向。
港交所「李財神」:我們活力無限
首先要介紹的這位「財神」1961年出生,祖籍中國東北,具有近二十年的華爾街法律、金融與中國企業融資與顧問經驗,他就是香港交易所集團(下稱「港交所」)歷史上第一位內地背景的行政總裁李小加。
16歲初中畢業的李小加成為中海油前身企業的一名鑽井工人,一干就是四年。1980年,中國內地恢復高考後不久,李小加考入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後成為中國日報社一名新聞記者。2年後,李小加和新婚燕爾的妻子決定申請美國的大學繼續進修新聞專業。順利獲得美國亞拉巴馬大學新聞碩士學位後,李小加謀求二次轉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的李小加先後進入創造最早跨境金融產品之一——美國存托憑證的華爾街著名律所之一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 & Wardwell),以及專攻金融證券與兼并收購,包括承銷業務、貿易與海外業務及對沖基金業務的布朗伍德律師事務所(Brown & Wood)。
1994年,李小加以律師身份參與中國財政部首發全球主權債券業務,並以此為契機加入了當時的債券主承銷商美銀美林。5年後,李小加擔任美銀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親歷了中國金融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並負責中移動、中國電信、中海油等多隻股票IPO及交易。
2003年,李小加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國區主席,牽頭包括中海油196億美元收購美國尤尼科在內的多項大型交易。在他的帶領下,僅2006年摩根大通在中國就完成了14個融資項目、9個併購項目,成為當時在中國內地市場發展最快的外資投行。
2009年,港交所公告稱,董事會已委任李小加接替周文耀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兼董事會成員,於2010年1月16日起生效。
2018年6月13日,港交所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批准以931.5萬港元年薪請李小加擔任行政總裁一職續約3年。在出席港交所上市十八周年活動時李小加表示,在港交所這9年,是他最喜歡的一份工作,每天早晨起床後期待早點開始工作。
上任至今,李小加不斷推動港交所改革,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年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相繼開通;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成立場外結算公司,拓展港交所業務範圍。此外,新的上市制度於2018年4月30日正式生效,同股不同權公司開始赴港上市成為香港市場25年來最大改革。
2018年,中國鐵塔(00788)、小米集團(01810)以及美團點評(03690)等先後掛牌港交所,三者合計募資1345.36億港元。此外,平安好醫生(01833)、獵聘(06100)、映客(03700)等醫藥生物、互聯網企業競相赴港上市。
2月8日,港股迎來春節後首個交易日,在熱鬧的開市儀式後,李小加表示,2019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和動蕩的年份,不過壞的消息都已經發生了,市場價格也充分體現了這些壞消息,目前改革和開放都在加速,未來還是會有不錯的發展。港交所的三年戰略規劃會在2月底出來,到時候會有清晰的交代和路線圖。
港交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港交所在IPO集資額、新上市公司家數、證券市場成交額和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等各方面均創下多項紀錄,全年共218家新公司上市。港交所不僅再次奪得2018年全球IPO桂冠,IPO集資金額達2865億港元。
李小加表示,今年IPO市場還是充滿活力,他對去年兩個IPO印象深刻,其中一個是平安夜一家公司上市,另一個是年三十也有一家公司上市,是多年來首見,說明市場活力無限。
「女財神」史黛西·坎寧安(StaceyCunningham)開啟紐交所技術革命
「我們,在此簽字——作為股票買賣的經紀人莊嚴宣誓,並向彼此承諾:從今天起,我們將以不低於 0.25%的傭金率為任何客戶買賣任何股票,同時在任何交易的磋商中我們將給予彼此優先權。」
1792年,在紐約華爾街68號的一棵梧桐樹下,24位股票經紀人簽署了一份經營股票交易的協議,也正是這份《梧桐樹協議》在1817年3月8日促成了紐約證券和交易委員會(New York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的誕生。200多年後,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下稱「紐交所」)已經成為年交易市值超過22萬億美元,有超過2500家公司上市的全球最大交易所之一。
紐交所新晉掌門人是華爾街首位「女財神」。2018年5月25日,紐交所首席運營官史黛西·坎寧安(StaceyCunningham)正式接替已經離職的總裁托馬斯·法利(Thomas Farley),成為紐交所第67任掌門人,也是紐交所成立226年以來第一位女性總裁。
眾所周知,美國金融業高管女性比例尚不足30%,做到CEO的更是寥寥,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任命一度轟動了整個華爾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高盛、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女性高管欣喜不已,摩根大通的六位女高管瑪麗安-雷克(Marianne Lake)、瑪麗-埃爾多斯(Mary Erdoes)、蘿莉-比爾(Lori Beer)、史黛西-弗萊德曼(Stacey Friedman)、羅賓-利奧波德(Robin Leopold)、莉茲-邁爾斯(Liz Myers)更是聯名發信感謝史黛西為年輕女性樹立了榜樣,激勵下一代女性胸懷遠大夢想。
1994年,還在利哈伊大學(Lehigh University)就讀工業工程專業的史黛西經父親介紹到紐交所實習,這是她第一次進入紐交所交易大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表示:「當我踏進那個交易大廳,我就告訴自己,這就是我以後想要從事的職業。」
紐交所前首席運營官RichardGrasso對外曾表示對史黛西印象深刻,看着她雖然是從最基本的一點一滴學起,卻進展神速。在日後接受母校校刊訪問時,史黛西表示工程學的基礎訓練讓她學會了如何快速分析複雜的問題。
1996年,史黛西大學畢業,正式加入紐交所工作,成為與1300多名男性一起工作的34名女性之一。2005年,史黛西和工作了近9年的紐交所經歷了一場短暫「分手」。在史黛西看來,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科技革命將改變整個金融業,納斯達克、倫敦證券交易所甚至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都積極擁抱新的科技,她認為「紐交所全部依靠人力交易的運作方式太陳舊了」。史黛西選擇跳槽到了電子交易系統更為發達的納斯達克。2007年至2012年,史黛西在納斯達克曾先後擔任資本市場總監和國內交易銷售總監。
2014年,史黛西再次回到紐交所-泛歐交易所,擔任副總裁,帶領紐交所開啟技術革命的征程。2015年,史黛西升任首席運營官,負責監管股票、股票衍生品和交易所交易產品業務。2016年,史黛西大刀闊斧地對紐交所的交易系統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為提高交易效率推出新的交易平台,允許客戶在紐交所的所有交易市場中使用相同的技術和單一API(應用程序界面)與證券交易所交互。
2017年,史黛西將改革升級,提案修改紐交所上市流程,允許公司不發新股、不路演、不雇承銷商的新上市方法直接上市,2018年2月美國證監會批准了這一提案。2018年4月3日,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商Spotify以直接上市方式登陸紐交所。
倫交所CEO試圖打開併購大門?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倫敦不僅是歐洲債券及外匯交易領域的全球領先者,還受理超過三分之二的國際股票承銷業務;超過550家外國銀行和170家全球證券公司在倫敦設有辦事處,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通往歐洲的理想門戶。
1773年,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倫敦柴思衚衕的一間咖啡館成立。1967年,英國各地交易所組成了7個區域性證券交易所,並於1973年合併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證券交易所。1995年12月,歸屬於英國的交易所正式成為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Exchange,LSE,下稱「倫交所」)。
歷經百年,倫交所已經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在保持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領先地位方面,倫交所扮演着重要角色。倫交所外國股票的交易超過其他任何證交所,其主板擁有着眾多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公司,如必和必拓、力拓、印度塔塔集團、中石化、中國國航等。
倫交所目前的掌門人為大衛·施維默(David Schwimmer)。在倫交所董事會和激進投資者英國兒童投資基金會(TCI)之間發生爭端之後,倫交所前首席執行官、法國金融家澤維爾·羅萊特(XavierRolet)於2017年 11月宣布辭職。此後數月該職位一直空懸,倫交所甚至經歷了開盤「死機」,致使七年來首次交易延遲一小時的事故,直至大衛2018年8月被任命。
公開資料顯示,大衛主要履歷包括市場結構、公司財務、企業併購、新興市場等領域的工作經歷。
而在加入倫交所之前,大衛曾是一名在高盛(Goldman Sachs)工作了20年的老將,擔任過多個高級職位,最近一次是市場結構全球主管和金屬礦業全球主管。在他的任期內,他還擔任高盛時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的幕僚長,並作為俄羅斯/獨聯體(Russia/CIS)聯席負責人在莫斯科待了三年之久。「大衛是一位天生的高盛人才。」俄羅斯前同事Magomed Galaev評價道。
大衛擁有耶魯大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和國際事務碩士學位,以及弗萊徹法學院和外交學院碩士學位,他還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和大都會棒球隊的球迷。在加入高盛之前,他曾在Davis Polk & Wardwell律師事務所任職。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由這位交易撮合專家擔任首席執行官,是倫交所進一步打開併購交易大門的跡象。
2018年10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的監管規定(試行)》,規定明確了滬倫通CDR發行審核制度、CDR跨境轉換制度安排,還有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GDR的監管安排。
截至目前,海通國際英國有限公司、巴克萊銀行、中金(英國)有限公司等已獲得滬倫通全球存托憑證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備案。
日本交易所元老級「財神」要夯實土地
東京證券交易所(下稱「東京證交所」)創立於1878年。相較歐美主流交易所,東京證交所的發展歷史雖然不長,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下稱「大阪證交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並稱為日本三大證券交易所。
在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競爭力日益下降的形勢下,為提高證券交易所的全球「存在感」,日本東西兩大證券交易所於2013年1月1日正式合併為控股公司「日本交易所集團」(JPX)。
除東京證交所和大阪證交所之外,日本交易所集團旗下還擁有東京商品交易所提供貴金屬、石油和橡膠等大宗商品的交易服務。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動建立一個綜合性交易所,認為這將有助於日本在全球金融中心中變得更具競爭力。
現任日本交易所集團董事兼CEO清田瞭(Akira Kiyota)是一位在位多年的掌門人,也是上述多位「財神爺」中資格最老的一位。1945年5月出生於福岡縣的清田瞭,先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於1969年4月進入大和證券,後分別在債券部、調查部、國際業務部任職。1988年4月,清田瞭擔任大和證券金融法人第一部副部長,次年4月擔任債券部副部長兼債券交易室副部長。在執掌日本交易所集團前,他還曾擔任社大和證券集團本社取締役會長兼執行官。
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曾於2002年和2004年,與當時的東京證交所、大阪證交所先後簽訂了備忘錄。2018年10月,清田瞭和上交所總經理蔣峰代表兩所簽署了更緊密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就ETF產品領域合作開展可行性研究,共同推動實現中日ETF互通,深化兩所合作。
今年74歲高齡的清田瞭在豬年迎新致辭里寫道: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在2018年有所緩和,但仍不時出現許多值得警惕的因素,其中包括中東日益複雜的局勢、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等。儘管如此,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仍短暫突破了24000日元,這是泡沫時代以來的首次。
他表示,近年來,JPX與日本政府一起積極推行公司管治改革,務求在中、長期提升公司價值。去年發佈的《日本公司治理規範》修訂版,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推進公司治理改革的力度。
致辭信最後,清田瞭寫道:2019年是豬年,在市場穩定的道路上,股票價格有時可能會下跌,但我希望在未來的一年裡,我們將看到市場如野豬努力踐踏土地,夯實土地一般,為股價的上漲做好準備。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中國內地企業2018年度香港IPO上市報告 : 上市111家,募資2738億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