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投行家,每周工作110小時,被診斷胰腺功能衰竭

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報道,總部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擁有百年歷史的投資銀行Robert W. Baird,被曝強制初級銀行家每周工作高達110小時,導致至少兩名員工因過度疲勞住院,其中一人更被診斷為胰腺功能衰竭。事件在金融圈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


每天20小時工作,休息也需報備

相關指控來自Robert W. Baird工業組的內部員工。這家公司以低調的企業文化著稱,但前員工表示,實際上每周工作超過110小時的情況並不少見。管理層還經常為公司強制規定的周六休息日申請豁免。


據報道,Baird工業組的初級員工經常被安排每天工作20小時。即便是連續熬夜後短暫離開工位,員工也可能遭到經理訓斥。有一名前分析師回憶稱,他在熬夜準備交易材料後,僅僅外出吃晚餐25分鐘,回到工位便遭到上級怒斥,要求離開超過五分鐘必須提前告知。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一些員工因嚴重疲勞住院。其中一位員工在向人力資源部門提出工作量超負荷的擔憂後不久,便在家中暈倒,最終被診斷為胰腺衰竭。醫生表示,其病情極有可能是長期極限工作導致的。


令人震驚的是,這名員工因健康問題在第二次緊急入院治療後,因所謂「生產效率低下」被公司解僱。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熟悉該團隊的人士稱,自2024年初以來,該公司已有十多名初級團隊成員離職,其中包括今年的幾名離職人員。



內部投訴與集體反響

有關Baird極端工作環境的討論首先由一篇匿名帖子在金融行業論壇Wall Street Oasis上曝光。帖子中寫道:「作為分析師和助理,你會被當成垃圾一樣對待。」這一發言迅速在業界走紅,激發了數百名Baird現任及前任員工分享類似經歷,包括頻繁加班、超負荷工作、上級施壓等現象。


事件曝光後,Baird管理層召開了工業組的全員會議,鼓勵員工提出投訴。


儘管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曾在該團隊工作的前員工表示,作為Baird表現最好的部門之一,工業組的管理層經常違反每周最多工作80小時的規定。


《華爾街日報》稱,目前仍在Baird工作的部分初級銀行家認為,這種情況在行業中很常見,並已將其視為標準做法。

然而,前員工回憶說,當時他們很少敢提出抱怨,擔心被視為軟弱,或遭到曾經歷更艱苦條件的資深員工的批評。



披薩會事件與管理層震蕩

報道還提到,一個明顯的轉折點出現在去年,當時初級員工被召集到芝加哥參加一場披薩聚會。起初,有人以為這是對他們完成多筆交易的獎勵,但很快氣氛變得緊張——管理層暗示,儘管工作時數已經極長,但他們仍需提高工作效率,引發員工極大不滿。


在網絡熱議中,多人點名中層銀行家Aaron Haney,指責其頻繁安排過度緊張的工作時間表。事件發酵後,Baird已將Haney解僱。儘管有批評聲,一些同事仍形容Haney為勤奮且受歡迎的員工。


至今,Baird公司尚未就相關指控或管理層變動作出公開回應。



華爾街高壓文化再受審視

此次事件引發了外界對華爾街長期存在的高壓工作文化的再度關注。近年來已有Jefferies的Carter McIntosh、前美國銀行分析師Leo Lukenas等多起因過度加班導致悲劇的案例發生,促使部分金融機構推行更嚴格的工作時間監管。


28歲投行家疑似因過量服藥去世,生前每周工作高達100小時

華爾街一25歲銀行家猝死,為該行最近第二起年輕員工死亡事件

投行員工去世,連續四周每周工作超120個小時

華爾街一些年輕銀行家,嗑藥應對長達22小時的工作日


然而,正如Baird前員工所言,即便行業推行改革,很多初級從業者仍然因擔心被視為軟弱或擔心升職機會受限,不敢主動投訴。


在這樣的背景下,Baird事件不僅揭示了個別企業管理的失控,也折射出整個金融行業在改善工作環境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上市、美國上市等境外IPO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滙豐美國CEO:在退出部分投行業務後,重點將放在「皇冠上的明珠」上

滙豐:或重新命名地域組織,不再叫東部、西部,以免引誤會

滙豐,在香港開設第一家「商業財富管理中心」

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17家上市,IPO募資增2.7倍,13家A股公司遞表,首次遞表數量增67%
香港上市中介機構排行榜:中金、普華永道、競天公誠、高偉紳,繼續領先 (過去兩年:2023年4月至2025年3月)


本篇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