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涌港上市,成就國際金融中心

來源 | 大公報

中企涌港上市,成就國際金融中心

圖:出席論壇嘉賓表示,香港幫助內地企業走進國際舞台發揮重要作用

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以金融業為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國家的金融改革和開放作出重大貢獻。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表示,當年時任聯交所主席李業廣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建議,讓內地企業以H股形式走出去,促成青島啤成為首家H股公司,並吸引愈來愈多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這不僅善用香港籌集資金,更幫助內地企業走進國際舞台。

梁伯韜出席由大公報、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主辦,大公網、中企信學院聯合承辦的「央視財經論壇香港《四十年,金融的力量與責任》」透露,自1992年首隻紅籌股成功上市後,李業廣便遊說朱鎔基,讓國企來港上市集資,當年內地仍未有公司法、證券法,於是當時幾個機構成立一個聯絡小組。當時國務院定下來第一批上市的9家企業名單,但發現國務院定的公司不符合市場的要求,所以後來就開放了,要讓市場來做,市場覺得什麼企業應該上市,哪些企業有需求就讓哪一家企業跑出去。

資本市場摸着石頭過河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透露,當時有4種形式:紅籌、H股、A股、B股,它是多種形式來進行試驗。梁伯韜補充說,當時還有N股,是代表去美國的公司,第一家上市的H股是青島啤酒。當時朱鎔基是同意這個試點,不僅是利用香港來籌集資金,最重要的是幫中國企業走進國際舞台,希望中國的企業經過在海外上市,把管理更加規範化。

談及當年內地企業對到香港上市,內心裏會不會有顧慮和擔憂?梁伯韜坦言,當時資本市場都是比較敏感,內地企業是摸着石頭過河。內地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家是粵海,這是廣東省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它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但是收購後不敢做動作,在等時機,到1992年才學習中信泰富,把粵海的資產注入當時收購的企業。

被問到當年阿里巴巴很想在香港再次上市,但最後選擇美國,會不會有一些遺憾?梁伯韜承認,感到非常遺憾,並指作為開拓內地企業到海外上市的領先者,也引進很多紅籌來香港上市,但是阿里巴巴,這家中國最大的新興級企業沒有來香港上市,實屬很大的遺憾。他指出,作為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主席,將大力推動香港改革上市條例,要擁抱吸納新興級的企業來香港上市。

大力改革吸引科企上市

梁伯韜強調,在過去幾年,大力推動了香港上市公司條例的改革,包括:同股不同權,並希望多高科技企業,如:商湯創辦人,還有他的團隊,這些優秀的學生或者是教授,都留在香港,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利用香港的環境來發展。同時,他也希望香港未來的資本市場和實業更加密切,幫助中國的實體經濟變得更加強大。

文 | 李永青 王嘉傑 陳玉蓮

圖 | 蔡文豪


本文來源於大公報,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分類資訊可供搜索,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李小加:超過250家企業,計劃2019年赴香港IPO

內地擬推科創板,李小加稱一石三鳥,德勤持觀察態度

港交所新政,香港IPO市場的一些情況 (2018年1-10月)

香港IPO上市中介團隊.券商保薦人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上市中介團隊.中國律師排行榜 (2018年1-10月)

香港IPO市場:2018年1-10月,上市185家,募資2557億港元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

中企涌港上市,成就國際金融中心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