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香港IPO市場回暖,香港的投行職位市場正逐步恢復,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也有所增加。
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簡稱BI)引用香港證監會數據指出,持牌金融專業人士人數在2025年2月已達42,254人,較2023年底的42,044人高出0.5%,這得益於財富和資產管理職位數量的增長。
據香港證監會數據,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的牌照數量從2023年以來增長了約5%,而證券和期貨交易的牌照基本沒有變化。
Francis Chan表示「香港的金融就業市場在財富管理領域可能將持續強勁,同時投行從業人員的再就業率也可能提高。儘管投行與機構業務部門(如銷售和研究)仍有裁員現象,但部分銀行家已在不斷擴張的中資公司中找到新機會。」
在過去的12個月(截至2025年2月),中信證券及其子公司里昂證券(CLSA)、招商證券、海通國際證券是主要的招聘方。其中,近40%的新員工曾在瑞銀或瑞信工作。
同時,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集團、瑞銀集團、星展集團預計將擴大在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業務的招聘,重點鎖定內地客戶。
私人銀行家、財富管理人員在香港依舊享有薪酬溢價,且這種趨勢看似將長期存在。相比之下,投行人員的高薪酬或許只是短暫現象。
Francis Chan指出,財富管理從業者的高薪也提升了香港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相比新加坡及中國大陸更具競爭力。根據2024年Hays Asia調查:
-
香港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薪資,比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最多高出達46%。
-
團隊主管與部門主管的薪酬差距甚至可達 3倍;
-
投行從業者方面,分析師與副經理(Associate)級別的薪資在香港高出29%至159%,而董事與董事總經理(MD)級別則高出 39%至90%。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江蘇2025年上市盤點:A股4家,香港1家,美國2家;3家即將香港上市,恆瑞醫藥等26家正在準備境外上市
本篇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