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CEO陳翊庭:「香港上市最關鍵的是上市申請人必須有一個保薦人幫助他保薦,就是背書他的申請。所以我覺得在很多中介機構當中,需要花一點時間、精力去選擇的,肯定是保薦人。在香港其實保薦人很多,有不同的背景,中資、外資的等等,必須花多一點時間選擇一個和你配合度最高的。」

根據統計,
在過去的24個月(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香港新上市公司 145家,主板上市142家(包括:137家IPO上市、2家借殼SPAC、3家GEM轉主板),GEM(創業板)上市 3家;
在過去的12個月(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香港新上市公司 79家,主板上市76家(包括:73家IPO上市、2家借殼SPAC、1家GEM轉主板),GEM(創業板)上市3家;
在過去的6個月(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香港新上市公司 39家,主板上市39家(包括:37家IPO上市、1家借殼SPAC、1家GEM轉主板),GEM(創業板)上市0家。
具體如下:

一、香港IPO券商(保薦人)排行榜

(一) 過去24個月的數據 (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
根據統計,在過去的24個月,共有58間券商,以上市保薦人、聯席保薦人的身份參與144家新上市公司(不包括1家簡易方式從GEM轉主板)的保薦工作。在這58間券商中,中資券商31間(佔53.4%),外資券商13間(佔22.4%),港資券商14間(佔24.1%)。
就過去24個月保薦的新上市項目的數量來看,排在前十位的保薦人券商分別是:
-
中金公司,以42家排在第一位,保薦參與率 29.2%;
-
華泰國際,以21家排在第二位,保薦參與率 14.6%;
-
中信證券,以19家排在第三位,保薦參與率 13.2%;
-
招銀國際,以12家排在第四位,保薦參與率 8.3%;
-
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國際,各以11家並列排在第五位,保薦參與率 7.6%;
-
海通國際,以10家排在第七位,保薦參與率 6.9%;
-
瑞銀、建銀國際、高盛,各以8家並列排在第八位,保薦參與率 5.6%。
其中,保薦5家以上的還有美林(6家)、摩根大通(6家)、農銀國際(5家)、花旗(5家)、國泰君安(5家)。
這58間券商中,只參與一家上市的券商有29間,佔全部券商數量(58間)的50.0%。
(二) 過去12個月的數據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12個月的數據來看,這58間券商中的41間,以上市保薦人、聯席保薦人的身份參與78家新上市公司(不包括1家簡易方式從GEM轉主板)的保薦工作。
就過去12個月排名前十位的保薦人分別是:
-
中金公司,以 19家排在第一位,保薦參與率 24.4%;
-
中信證券,以 14家排在第二位,保薦參與率 17.9%;
-
華泰國際,以 13家排在第三位,保薦參與率 16.7%;
-
招銀國際,以 10家排在第四位,保薦參與率 12.8%;
-
瑞銀、建銀國際,各以 6家並列排在第五位,保薦參與率 7.7%;
-
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國際、海通國際、高盛,各以 5家並列排在第七位,保薦參與率 6.4%。
這40間券商中,只參與一家上市的券商有19間,佔全部券商數量(58間)的 32.8%。
(三) 過去6個月的數據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6個月的數據來看,這58間券商中的 28間,以上市保薦人、聯席保薦人的身份參與38家新上市公司(不包括1家簡易方式從GEM轉主板)的保薦工作。
就過去6個月排名前十位的保薦人分別是:
-
中金公司,以 12家排在第一位,保薦參與率 31.6%;
-
華泰國際、招銀國際,各以 8家並列排在第二位,保薦參與率 21.1%;
-
中信證券、瑞銀,各以 5家並列排在第四位,保薦參與率 13.2%;
-
建銀國際,以 4家排在第六位,保薦參與率 10.5%;
-
摩根士丹利、高盛,各以 3家並列排在第七位,保薦參與率 7.9%;
-
中信建投、美林、農銀國際、花旗、富瑞金融,各以 2家並列排在第九位,保薦參與率 5.3%。
這31間券商中,只參與一家上市的券商有15間,佔全部券商數量(58間)的 25.9%。
二、香港IPO審計師排行榜

(一) 過去24個月的數據(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
根據統計,在過去的24個月,共有 12間審計師參與 145家新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
就過去24個月所參與的數量來看,排在前4位的審計師分別是:
-
普華永道,以 38家、佔26.2%,排名第一;
-
安永,以 36家、佔24.8%,排名第二;
-
畢馬威,以 35家、佔24.1%,排名第三;
-
德勤,以 23家、佔15.9%,排名第四。
這四間共佔91.0%的市場份額。
這12間審計師中,只參與一家上市的審計師有4間,占所參與的審計師數量(12間)的33.3%。
(二) 過去12個月的數據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12個月的數據來看,這12間審計師中的9間參與 79家新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
就過去12個月排名前四位的審計師分別是:畢馬威、安永、普華永道、德勤,分別參與 22家、20家、16家、13家,佔比分別為27.8%、25.3%、20.3%、16.5%。
(三) 過去6個月的數據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6個月的數據來看,這12間審計師中的7間參與 39家新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
就過去6個月排名前四位的審計師分別是:畢馬威、安永、德勤、普華永道,分別參與 14家、12家、5家、4家,佔比分別為35.9%、30.8%、12.8%、10.3%。
三、香港IPO中國律師排行榜

(一) 過去24個月的數據 (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
根據統計,在過去的24個月,共 36間中國律師參與139家(涉及到中國業務或資產)新上市。
就過去24個月的數量來看,排在前十位的中國律師分別是:
-
競天公誠,以 57家、佔41.0%,排在第一位;
-
通商,以 40家、佔28.8%,排在第二位;
-
金杜,以 22家、佔15.8%,排在第三位;
-
君合,以 19家、佔13.7%,排在第四位;
-
中倫,以 18家、佔12.9%,排在第五位;
-
天元,以 14家、佔10.1%,排在第六位;
-
嘉源,以 11家、佔7.9%,排在第七位;
-
錦天城,以 10家、佔7.2%,排在第八位;
-
漢坤,以 9家、佔6.5%,排在第九位;
-
澄明則正、國浩、大成,各以 8家、佔5.8%,並列排在第十位。
這36間中國律師中,
市場佔比超過5%或超過5家的中國律師還有方達(7家)、海問(6家)、環球(5家);
只參與一家上市的中國律師有10間,佔全部中國律師數量(36間)的27.8%。
(二) 過去12個月的數據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12個月的數據來看,這36間中國律師中的29間,參與75家(涉及到中國業務或資產)新上市。
就過去12個月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律師分別是:
-
競天公誠,以 30家、佔40.0%,排在第一位;
-
通商,以 19家、佔25.3%,排在第二位;
-
金杜,以 14家、佔18.7%,排在第三位;
-
天元,以 11家、佔14.7%,排在第四位;
-
君合、中倫,各以 10家、佔13.3%,並列排在第五位;
-
錦天城,以 8家、佔10.7%,排在第七位;
-
澄明則正、國浩、海問,各以 5家、佔6.7%,並列排在第八位。
這29間中國律師中,
市場佔比超過5%的中國律師還有嘉源(4家)、方達(4家);
只參與一家上市的中國律師有12間,佔全部中國律師數量(36間)的33.3%。
(三) 過去6個月的數據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6個月的數據來看,這36間中國律師中的21間,參與38家(涉及到中國業務或資產)新上市。
就過去6個月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律師分別是:
-
競天公誠、通商,各以 14家、佔36.8%,並列排在第一位;
-
天元,以 8家、佔21.1%,排在第三位;
-
君合、錦天城,各以 6家、佔15.8%,並列排在第四位;
-
中倫、澄明則正,各以 4家、佔10.5%,並列排在第六位;
-
金杜、國浩、國楓、世輝,各以 2家、佔5.3%,並列排在第八位;
這21間中國律師中,只參與一家上市的中國律師有11間,佔全部中國律師數量(36間)的30.6%。
四、香港IPO香港律師排行榜

(一) 過去24個月的數據 (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
根據統計,在過去24個月共 68間香港律師參與 144家(不包括1家簡易方式從GEM轉主板)新上市業務。
就過去24個月的數量來看,排名前十位的香港律師分別是:
-
高偉紳,以 23家、佔16.0%,排在第一位;
-
美邁斯、達維,各以 15家、佔10.4%,並列排在第二位;
-
金杜、安理謝爾曼思特靈、盛德,各以 12家、佔8.3%,並列排在第四位;
-
科律、的近、凱易、史密夫斐爾,各以 11家、佔7.6%,並列排在第七位。
這68間香港律師中,
市場佔比超過5%或超過5家的香港律師還有競天公誠(10家)、普衡(10家)、富而德(10家)、威爾遜·桑西尼(9家)、周俊軒(通商聯營)(7家)、世達(7家)、嘉源(6家)、年利達(5家)、天元(5家);
只參與一家上市的香港律師有25間,佔全部香港律師數量(68間)的36.8%;
其中中資背景的香港律師,有金杜(12家)、競天公誠(10家)、周俊軒(通商聯營)(7家)、嘉源(6家)、天元(5家)、方達(4家)、漢坤(4家)、德恆(3家)、中倫(2家)、通力(2家)。
(二) 過去12個月的數據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12個月的數據來看,這68間香港律師中的 48間香港律師參與 78家(不包括1家簡易方式從GEM轉主板)新上市業務。
就過去12個月排名前十位的香港律師分別是:
-
高偉紳,以 15家、佔19.2%,排在第一位;
-
美邁斯、競天公誠,各以 8家、佔10.3%,並列排在第二位;
-
達維、金杜、安理謝爾曼思特靈、科律、普衡,各以 7家、佔9.0%,並列排在第四位;
-
富而德,以 6家、佔7.7%,排在第九位;
-
盛德、的近、凱易、史密夫斐爾、威爾遜·桑西尼、嘉源、年利達,各以 5家、佔6.4%,並列排在第十位。
這48間香港律師中,市場佔比超過5%或超過5家的的還有周俊軒(通商聯營)(4家);
只參與一家上市的香港律師有16間,佔全部香港律師數量(68間)的23.5%;
其中中資背景的香港律師,有競天公誠(8家)、金杜(7家)、嘉源(5家)、周俊軒(通商聯營)(4家)、方達(3家)、天元(2家)、漢坤(2家)、德恆(2家)。
(三) 過去6個月的數據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
就過去6個月的數據來看,這68間香港律師中的 37間香港律師參與 38家(不包括1家簡易方式從GEM轉主板)新上市業務。
就過去6個月排名前十位的香港律師分別是:
-
高偉紳,以 8家、佔21.1%,排在第一位;
-
達維,以 6家、佔15.8%,排在第二位;
-
科律,以 5家、佔13.2%,排在第三位;
-
富而德,以 4家、佔10.5%,排在第四位;
-
美邁斯、金杜、安理謝爾曼思特靈、的近、凱易、競天公誠、普衡、年利達,各以 3家、佔7.9%,並列排在第五位;
這33間香港律師中,
市場佔比超過5%或超過5家的的香港律師還有盛德(2家)、世達(2家)、柯伍陳(2家)、佳利(2家)、歐華(2家)、威爾遜·桑西尼(2家)、嘉源(2家)、貝克·麥堅時(2家);
只參與一家上市的香港律師有17間,佔全部香港律師數量(68間)的25.0%;
其中中資背景的香港律師,有金杜(3家)、競天公誠(2家)、嘉源(2家)。
* 數據來源於網絡,可能跟官方公布的數據有所差距。疏漏難免,敬請指正。轉載須授權。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上市、美國上市等境外IPO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浙江2024年上市盤點:A股上市 17家,香港上市 8家,美國上市 3家;逾30家準備境外上市
福建2024年上市盤點:A股上市 4家,香港上市 1家,美國上市 3家;約16家準備境外上市
江蘇2024年上市盤點:A股16家,香港7家,美國7家;另約24家準備境外上市
「醫療健康企業」香港IPO:2024年上市12家、改革以來累計上市136家,目前37家處理中
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香港是中國企業IPO的首選,香港上市選擇「合適的保薦人」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