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12家醫療健康企業在港交所IPO上市。自上市制度改革(2018年4月30日)以來,截至2024年底,在香港上市的「醫療健康企業」累計已達 136家。
一、2024年上市情況(12家、IPO募資50.39億)
2024年新上市的醫療健康企業共12家(全部通過IPO方式上市,不包括港交所行業分類為信息科技業的太美醫療科技(02576.HK)),占當年全部新上市公司數量(71家)的16.9%,共募資共50.4億元(港元, 以下同)、占當年香港IPO募資總額(874.8億)的5.8%。
這12家醫療健康企業,包括人工智能數字醫療第一股訊飛醫療科技(02506.HK)、行業第一家以第18C章上市的晶泰科技-P(02228.HK)、以及4家以18A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備註:2018年數據只包括2018年4月30日開始上市改革以來的數據。
自港交所改革以來(自2018年4月30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136家醫療健康企業在港交所IPO上市,占改革以來香港所有新上市公司總數量(810家)的16.8%;
這136家醫療健康企業IPO募資共2,809.6億,占改革以來香港所有IPO募資總額(約15,439.7億)的18.2%。
從上市的數量來看,上市改革以來,上市數量在前四年一直在逐步遞增至2021年的34家,隨後於2022年降到23家,2023年更進一步降到13家,2024年只有12家,去年是上市改革以來醫療健康企業上市數量最少的一年。
從IPO募資來看,上市改革以來,募資金額在前三年總體呈現增加的趨勢,隨後在2022年開始斷崖式減少、大跌87.1%至102.1億,2023年同比則稍有回升(7.6%),2024年卻會減少54.1%,去年是上市改革以來醫療健康企業IPO募資金額最少的一年。
從IPO的平均募資來看,改革以來的醫療健康企業平均募資為20.7億,其中2020年平均募資為巔峰值高達42.7億,2018年、2019年、2021年都高於平均水平,2022年、2023年、2024年平均只有4.4億、8.4億、4.2億。
三、未盈利生物科技(67家)、特專科技(1家)
1、按第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自港交所改革以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這136家在港交所IPO上市的醫療健康企業中,其中67家以第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占改革以來香港所有新上市醫療健康企業總數量(136家)的49.3%;
這6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募資共1,217.6億,占改革以來香港醫療健康企業IPO募資總額(約2809.6億)的43.3%。
從上市的數量來看,上市改革以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數量在前四年一直在逐步遞增至2021年的20家,隨後於2022年降到8家,2023年更進一步降到7家,2024年只有4家,去年是上市改革以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數量最少的一年。
從IPO募資來看,上市改革以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募資金額在前四年總體呈現增加的趨勢,隨後在2022年開始斷崖式減少、從數百億元大跌至35.9億,2023年同比則稍有回升至39.7億,2024年同比再減少61.9%,去年是上市改革以來醫療健康企業IPO募資金額最少的一年。
從IPO的平均募資來看,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平均募資額於2021年為分水嶺,此後年度平均募資額大幅下降。2018年、2019年、2021年平均募資約36.9億、17.9億、28.8億、18.9億,而此後斷崖減少,2022年、2023年、2024年平均只有4.5億、5.7億、3.8億。
2、按第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
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於2024年1月1日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只有一家醫療健康行業相關公司,即晶泰科技-P(02228.HK),募資10.4億港元。
四、進一步按IPO的募資規模來看
這136家醫療健康企業中的134家是通過IPO募資方式上市的,其募資分佈如下:
募資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有5家(佔全部134家的3.7%),合計募資694.1億港元(佔全部募資的24.7%),平均每家募資138.8億港元;
募資在5億到10億美元之間的有12家(佔全部134家的9.0%),合計募資644.9億港元(佔全部募資的23.0%),平均每家募資53.7億港元;
募資在1到5億美元的有60家(佔全部134家的44.8%),合計募資1262.4億港元(佔全部募資的44.9%),平均每家募資21.0億港元;
募資低於1億美元的有57家(佔全部134家的42.5%),合計募資208.3億港元(佔全部募資的7.4%),平均每家募資3.7億港元。
2021年之後的48家IPO中,只有1家募資超過5億美元、7家在1億至5億美元直接,其他的40家募資都在1億美元以下;
2024年除了以18C在香港上市的晶泰科技外,其他的11家募資都在1億美元以下。
五、進一步按細分行業來看
1、從上市數量來看,生物技術行業59家、佔43.4%,最多
若進一步按港交所的行業分類來看,這136家醫療健康企業,分別是:
生物技術行業 59家、佔43.4%,
醫療及醫學美容服務行業 28家、佔20.6%,
醫療保健設備行業 23家、佔16.9%,
藥品行業 22家、佔16.2%,
中醫藥行業 3家、佔2.2%,
藥品分銷行業1家,佔0.7%。
2、從IPO募資來看,生物技術行業募資達1270億、佔45.2%,最高
若進一步按港交所的行業分類來看,這136家醫療健康企業的IPO募資按細分來看:
生物技術行業募資1270.2億、占醫療健康IPO募資總額的45.2%,
藥品行業 募資826.9億、占募資總額的29.4%,
醫療及醫學美容服務行業 募資376.7億、占募資總額的13.4%,
醫療保健設備行業 募資331.6億、占募資總額的11.8%,
中醫藥行業 募資2.3億、占募資總額的0.1%,
藥品分銷行業募資1.9億、占募資總額的0.1%。
3、按IPO的平均募資來看,藥品行業平均募資達37.6億,最高
若進一步按港交所的行業分類來看,這136家醫療健康企業的平均IPO募資按細分來看:
藥品行業平均每家IPO募資37.6億最高,
生物技術行業平均募資21.5億,
這兩個細分行業超過所有醫療健康企業的平均水平(IPO募資21.0億)。
2024年遞交上市申請的「醫療健康企業」中,截至昨日(2025年1月7日)仍有37家仍未上市,其中的28家還在上市排隊中、9家招股書已失效(遞表超過6個月)。
在上市處理中的28家(包括13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分別是:
微醫控股、同仁堂醫養、葯捷安康-B、勁方醫藥-B、佰澤醫療集團、東陽光葯業、泰德醫藥、銀諾醫藥-B、拔康視雲-B、維立志博生物-B、大眾口腔、上海細胞治療、長風葯業、軒竹生物科技-B、翰思艾泰-B、華芢生物-B、派格生物-B、覓瑞Mirxes-B、健康160、明基醫院、澤輝生物-B、維升葯業-B、愛維艾夫、映恩生物-B、百利天恆(688506.SH);
以及剛於2025年遞表的:恆瑞醫藥(600276.SH)、邁威生物-B(688062.SH)、海西新葯。
8家(包括2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招股書已失效的,分別是:
科望醫藥、凌凱科技、卓正醫療、優迅醫學、樹蘭醫療、英硅智能-B、陸道培醫療、康樂衛士-B(833575.BJ)、圓心科技(通過聆訊已失效,據報暫緩上市計劃)。
腦動醫療(06681.HK),剛剛於2025年1月8日上市。
香港上市中介機構排行榜:中金、普華永道、競天公誠、高偉紳,繼續領先 (過去兩年:2023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