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frc.org.hk/zh-cn/news-centre/news/?year=all&month=all&keyword=%E6%81%92%E5%A4%A7&formID=filter
中國證監會年初裁定恆大2019年、2020年度虛增約5,600億人民幣收入,香港獨立審計監管機構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 會計及財務彙報局(AFRC,會財局)3年前高調宣布介入調查3間上市公司審計問題,當中正包括中國恆大(03333.HK)。
會財局新任行政總裁賴翠碧(Ms Janey Lai)接受《香港經濟日報》專訪時稱,有關調查工作仍在進行當中,「不能因為別的監管機構做得快,我們都要加速,監管不是斗快的工作。」
會財局主席主席黃天佑(Dr Kelvin Wong)補充,各地監管機構的大方向都是一致,「如果因為別人快,我們因此感受到壓力,心理質素未免太差」。「不可能今日收到投訴,明天就拉人、控告,公眾都會質疑有無盡職調查(due process)。」
「3年非長得不能接受」 若涉重大利益仍會公開調查行動
賴翠碧稱,每個地區的監管流程不盡相同,內地有其標準和做法,而另一些地區如英國財匯局,近期剛完成的案例也是關注2016至2018年度的賬目,而且「報告一出就有數百頁,可見當中的工作量」。她稱:「3年時間是否長得不能接受,我又不認同。」
會財局2021年先後公布調查康宏環球(除牌前編號:01019)、壹傳媒(除牌前編號:00282)和中國恆大(03333.HK)的財務報表以及其相應核數師(審計師)責任,至今尚未公布結果。
賴翠碧坦言,公開調查案件會讓公眾有期望,未來若認為案件涉及重大公眾,仍在調查完成前披露,「公開講了或許讓人覺得很久未能完成,但公眾有知情權,知道這件事不是無人在意,未來若有同類事件會否向外交代,答案是『會的』。」
多家上市公司於恆大事件後換核數師 會財局:勿因一案而抵制
恆大地產個案公開後,其時任審計師羅兵咸永道(內地稱普華永道)的責任惹中外關注,中證監上月表明「推動對相關中介機構的調查」,但結果尚未出爐,不乏國企宣布停用羅兵咸核數。
雖然不能評論個別案件,但黃天佑(Dr Kelvin Wong)稱:不鼓勵上市公司因事務所某一被罰個案而抵制、排擠,好輕率去決定更換,除非事務所承認或被發現整個系統千瘡百孔。若是SQM(質素管理系統)失了效,就應該整改,不能輕易『一竹篙打一船人』。
香港IPO市場冰火兩重天:73家新股2023全年表現,36家破發、15家跌幅逾50%